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消费频道 > 消费警示
购买防晒服 谨防炒概念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8-09 14:16:54

  炎炎夏日里,防晒是不能马虎的必要“功课”。比起使用传统的防晒工具如防晒霜、撑遮阳伞,从去年开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颜色靓丽的各式防晒服作为防晒利器。

  防晒、抗紫外线服装在这个夏天持续热卖。荧光绿、波点图案的各式防晒服占据大型购物网站的页面,品牌和非品牌防晒服都有不错的销量。从防雨绸到合成纤维再到合成麻,多样的面料使得消费者在选择时无从下手。记者观察到,几乎每家销售防晒服的商家都会将“轻盈透气”、“真正防晒”等字眼放在显眼位置。而这些号称“轻薄舒适”、“绝对防晒”的防晒服颜色各异,多以白色、荧光黄绿、粉色、浅蓝色为主。

  轻薄透气又能遮盖全身的防晒服深得消费者的青睐。不过,面对各式各样的防晒服,很多消费者都有以下疑问:“防晒效果究竟怎么样呢?”“什么颜色究竟最防晒呢?”

  在北京中关村某运动品牌店内,不少消费者咨询该品牌防晒服的情况。消费者普遍表示,因为不能检测或缺乏必要检测手段,对于防晒服的效果难以判断。一位消费者表示,买防晒服就是图心理安慰,“防不防晒真不知道,不过这么穿着总比胳膊露在外面好。”

  第一纺织网总编辑汪前进指出,我们所穿的衣服之所以被称作“防晒服”、“抗UV”,是因为服装在生产过程中被添加各种各样的助剂。“衣服防不防晒,与颜色没有太多关系,只有添加了助剂,服装才具有一定的防晒能力。”在谈到浅色系和深色系衣服哪类抗紫外线能力强时,汪前进认为,深色系服装在吸收紫外线的能力上更强,不过因为夏日炎热,人们多选择浅色系服装如白色、黄色等穿着。

  北京中纺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于姓销售人员说,颜色确实不是防晒的标准。“具体要看涂层、涂剂使用量和使用在哪些面料上所产生的效果。不同的面料添加不同的涂剂所产生的抗紫外线效果是有很大差别的。我们平时穿的白色服装,其实并不完全是白色,只是我们肉眼所看到的白色。这类服装会添加‘荧光增白剂’,它也是一种抗紫外线涂料。”他同时补充道。英国防辐射委员会的报告则显示,防晒作用最差的是浅黄色的棉织品,其防晒系数较低,浸湿后防晒效果则更差。

  而从面料上来看,于先生认为涤纶与棉制面料的服装在抗紫外线上表现更好。另外,正因为服装存在面料差别,助剂也会相对有区别,助剂的添加也是有规定的,达到饱和的时候就不再添加了。他同时表示,目前国内制造的助剂牢度较进口助剂来说较差,抗紫外线效果也就更弱。汪前进则认为,抗紫外线的能力还是以助剂为准,不同面料的抗紫外线效果不能一概而论。

  我国最新的纺织品防紫外线的相关标准《GB/T18830-2009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中明确标明,UPF值,即紫外线防护系数大于40,以及日光紫外线(UVA)穿透率小于5%时,该服装才具备抗紫外线的能力,方可称作“抗紫外线产品”。而据记者调查,网络所售防晒服几乎全部没有达到这一要求,更多的是根本无法在服装上找到这类数据标志。实体店的销售情况也同样不乐观,除了一些知名正规品牌有部分标识外,其他标签也难以寻找。另外,该标准规定防紫外线产品应在标签上标有该标准编号、UPF值及长期使用可导致防护降低的提示,但是记者观察到,实体店及网络销售的防晒服鲜有抗紫外线指数标志,更别提会在服装上给消费者进行解释和说明。

  “不是你穿了防晒服,它就肯定会替你阻挡紫外线。日晒牢度是我们添加助剂后检测的重要指标,这是服装的基本标准之一。一般就我们公司的抗紫外线整理剂来说,涤纶面料水洗20次以后就几乎不具备抗紫外线的功能了。”于先生说。与遮阳伞的功能有相似之处,防晒服一旦淋雨或水洗,其抗紫外线的能力会随着助剂的溶解流失而越来越弱。

  “这类服装更多的是炒作概念。效果的话,还得去正规机构检测。但是很多都存在夸大及虚假宣传的情况。”汪前进在谈到目前市场上防晒服火爆销售的现象时表示。无独有偶,于先生也认为,比起服装,防晒、抗紫外线更是一种概念的体现,“市场情况究竟如何我不清楚,不过那些很薄的所谓防晒服,一般都是根本不抗紫外线的,而且穿起来还特别热。”于先生补充道。

来源: 中国质量报 作者: 实习记者 王媛 编辑: 陈苹苹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