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中医院中药房,老药房主任丰素娟老中药师推荐吃一些中草药代泡茶。比如平时可多喝胖大海、枸杞子、玄参、玉竹、麦冬、罗汉果、金银花等。本报通讯员于伟摄
今天立秋到,但三伏天还没完,防中暑还是重头戏
秋茄丝瓜放心吃,不用刻意“贴秋膘”
这两天,杭州40℃的高温实在太强势,记者早上翻过日历本,看到8月7日“立秋”俩字儿,真有点儿违和感。
“立”是开始的意思。立秋,就是“秋天开始”的意思。这天开始,预示着暑气将逐渐退场,凉爽的秋天在路上了。
国家级名中医、省中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宋康给记者打了个比方:立秋是夏秋交锋开始的信号,秋天是新来的,力量不够大,所以夏天仍将占上风。
宋康提醒,近一个半月之中,防阴暑是都市白领最需要注意的健康问题。
据悉,今年三伏比去年多10天,有40天,8月22日才出伏。所以按这个节奏,今年秋天估计上了趟超慢车,赶到杭州就得花上一个半月的时间。
从气象学上来说,秋天的来临,必须要连续5天气温回落到22℃或以下。这一个半月,是夏秋交锋的过渡期,中医称为“长夏”。
没胃口、身热头痛
立秋过后重在防阴暑
陈阿姨,50岁,在社区工作。
前几天,她去找宋康医生看病,说自己感觉没力气、胃口也不好,每天下班就感觉头痛。“也没在外面跑来跑去,怎么比中暑还难受?”
“平常都呆空调房里?出汗多不多?”宋康问。
陈阿姨连连摇头:“我最怕热了,出汗黏糊糊的,晚饭后的散步也停了。”
宋康检查了之后,告诉陈阿姨,是中暑了。
“每天都在空调房里,那么凉快,怎么也会中暑?”陈阿姨很不解。
宋康告诉她,这个中暑,跟高温中暑的概念有些差别。
“高温中暑,是阳暑,你的情况是伤阴暑。”宋康解释说,空调房里进出,一冷一热最容易伤阴暑,而且他发现像陈阿姨这样四五十岁的女同志,更容易中招。
伤阴暑典型的表现就是没力气、没胃口、身热头痛、还可能出现腹痛腹泻。
“因为这个年纪的女同志,普遍不爱运动,出汗少,暑热散不出去,身体就容易出问题;反而是小朋友,夏天也爱跑来跑去,不容易中暑。”宋康告诉记者,过了立秋之后,白天气温依然高,但早晚渐渐转凉,昼夜温差大,一冷一热也特别容易出现伤阴暑的情况。
“四季的规律,就是冬冷夏热,夏天就该出出汗。”宋康总是劝他的病人,早晚没有太阳的时候,去外面走走,出出汗,好处多。
不过,他也提醒,接下来夏秋过渡期,昼夜温差会越来越明显,衣服加减要记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