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8.26.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教育频道 > 教育新闻
下过地后,才知道什么叫“粒粒皆辛苦”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8-07 11:06:43

  空气清新,万里无云,向远方遥望,一大片绿色的庄稼地。日前,“大绳的希冀”——杭州市第二届“富中AP杯”大型社会实践队伍,来到了号称“北疆知青第一村”的黑河市外三道沟村。

  相比于前几天的行程,入住村民家里显然更受队员们的期待,因为终于可以真正走进这片黑土地,感受当年知青们做过的劳动,聆听村民们讲述知青的故事。两天的农家生活,也让队员们和村民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不少同学走的时候很是不舍。“我还会来看你的。”杨原走前给村民韩大婶一个拥抱,眼中已是挂满了泪花。村书记和村长更是给每个队员都颁发了“荣誉村民”的证书。

  原来翻地也是项技术活

  进了村子,大家先在村社区活动中心集合。第一件事就是安排队员们入住村民家里,其中村民宋大哥家住的队员最多,一住就是10个。

  从活动中心出来去家里,宋大哥一人缓慢地骑着电瓶车在前面带路,后面跟着10个大男生,博得了很高地回头率。“呦,家里要住10个孩子呀!啥感受?”路边的村民打趣地问道。宋大哥听了挺骄傲:“多了10个儿子呗!”

  宋大哥家,一共三间小平房,空间并不大。记者走进其中一间卧室,里面有一个炕,也就七个平方米左右,上面整齐地铺着四床被子。4个男生睡上去,想侧个身都比较难。

  “当年知青来的第一年,也是住村民家里。”宋大哥的父亲60多岁,他介绍说那时都是泥草房,晚上睡觉就在地上铺块木板。夏天3点多天就亮了,知青们就得背着农具下地干活,除了中午短暂休息后,一直要干到傍晚7点左右。

  一说起下地干活,队员们眼睛都亮了,都说要瞧瞧当年知青用过的农具。大家来到后院,一个瘦小的队员接过一个锄头:“哇噻,好重,抡起来都困难,知青们每天拿着它干活,确实够累的。”一个个子高高的男生也在院边试了下,但一个锄头下去,锄就被牢牢地嵌在地里,看来翻地也是项技术活。

  另一个村民家,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小型生态园。一群鹅在院子里扑腾翅膀,一只小狗憨厚坐在地上,一旁的猪圈里,还有几只猪在哼哼。后院还种着各色蔬菜,队员们听说当年知青吃得最多的就是土豆,很想看看,老农就带队员们来到土豆地,他拨开茎叶满心欢喜地想给大家看看新鲜的土豆,但没想到挖了一个出来,只有大拇指大小。老农紧缩眉头有些不甘心,又挖了一个还是一样:“之前长时间的雨,根部都有点烂了。”当老农还想挖第三颗时,一个小姑娘制止了:“不忍心看大伯伤心的样子,原来种地是这么地不易。”

  下过地才知“粒粒皆辛苦”

  黑河的夏天,凌晨3点已经天亮了,8点队员们起床准备下田,这时的太阳已经炙烤着大地。

  村长带着大家沿着蜿蜒的乡间小路,来到了一片大豆地前。由于队员们大部分都来自城市,从没下过地,一看到广袤的田野,一些同学就脱掉鞋子,光着脚丫子在黑土地上游走:“哇,好舒服呀,这黑土跟海绵一样。”

  “今天的任务,就是在大豆地里除草。”村长布置的这一任务可考倒了大家,这绿油油的一片庄稼,怎么分辨哪些是杂草,哪些是大豆呀。“你们看,大豆的叶子相对杂草来说,比较宽大,茎也比较高。”有了村长的指点,大家仿佛都有了火眼金睛。

  当然,有了识草秘籍还不行,除草的过程中队员还得遭受着多重磨难。首当其冲的就是蚊子。“啊!痒死啦!”一个女生刚下地没几分钟,就狼狈地逃了出来,一抬手臂三个包,不得不涂上风油精继续干。对于每位“小农夫”来说,除草也是项重体力活。由于杂草的根系比较大,入土也比较深,用手拔的时候很费劲,有的队员一拔,叶子下来了,根还扎在土里。不过工作干久就会有经验,不少队员很快掌握了除草的诀窍,速度也快了起来,一小排地的杂草,不出20分钟,就被大家“消灭”了。

  中午,大家是在村民家里吃的饭。馒头、小米粥、小鸡炖蘑菇、油炸茄子、乱炖……队员们吃得津津有味。“以前吃饭的时候,如果胃口不好或不是自己喜欢的菜,可能会放下筷子不吃了。而经过两天的乡间生活,自己下田劳动过,才知道什么叫‘粒粒皆辛苦’。”富中AP班的王子翰说。

来源: 杭州网-杭州日报 作者: 编辑: 巫婧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