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教育频道 > 教育新闻
85后管理学女毕业生邂逅打铜 毅然辞职拜师学艺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8-07 10:34:07
 

  “85后”管理学女毕业生邂逅打铜毅然辞职拜师学艺;年过五旬的打铜师傅为争一口气半路出家自学无焊接手工铜艺……广州恩宁路上款式各异的茶壶、烟盅、汤婆子等铜制品琳琅满目,规模不一的铜器店已近15家。一代又一代的手艺人怀揣铜艺梦,在传承之路上孜孜不倦地努力着。

  “85后”美女小肖

  1986年出生

  2008年在上下九逛街时看到铜铺,缘定铜声。

  一年学会打汤匙碗筷

  一般人很难将身穿连衣裙、笑容甜美的小肖与“打铜”二字联系起来。然而在蓬莱路与恩宁路交界处的铺面里,小肖坐在店门口的小板凳上,手拿扁锤,把铜片放在木桩上重复敲打,已是路人眼中的一道风景。

  1986年出生的小肖是广东阳江人,她从小就喜欢手工艺品。2008年左右,她从四川一所学校管理学毕业后,回到广州在一家酒店做管理工作。小肖说,去年她与朋友在上下九逛街,无意中发现了路边的这个打铜铺,看着两位师傅的操作,只见一块简简单单的铜片在千锤百炼之下逐渐初具铜壶的形状。“很惊奇,觉得特别有意思。”就这样迷上打铜的小肖一不做二不休“缠着”铺里的吴师傅和伍师傅要拜师学艺。她鼓起勇气把想法告诉了父母,得到了支持。“他们让我放手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小肖的“死皮赖脸”下,两位师傅终于同意收她为徒。为了专心学艺,小肖辞掉了原先的工作。

  “女孩子为什么不能学打铜?”对于别人的疑问小肖不以为然。试炼期中,她对铜器的热情打消了师傅的疑虑,两位师傅开始倾囊相授手工打铜的诀窍。

  身形纤瘦的小肖看起来有些文弱。最初她拿起锤头敲打铜片时,因为力气不够铜片常不能达到理想状态。“以前没干过重活,刚学基础那会儿,整个胳膊都酸痛。”除了循序渐进,逐步延长每天的打铜时间外,她一有空就会刻意去提重物,借此练习臂力。一年下来,她已能将1.5毫米厚度以下的铜片手工锤打成汤匙、碗筷等小物件。“你看锤印分布得不算均匀,弧度还可以更细腻。”拿着一个黄铜小碗,小肖不停地给自己的作品挑刺。

  学艺的生活有些单调、枯燥,可小肖却乐在其中。除了打铜的几个小时,她还去门店守着。“想多了解一些人们的需求,这样打铜时在造型设计上也能多些新点子。”

  一个行业

  清末到民国初期

  广州铜锡器制造业达到鼎盛,当时谚语称“苏州样,广州匠”,铜器销售到内地各埠及西、北江。清末打铜行最为繁盛,铜匠2000余人,到民国初也有七八百人。

  上世纪50年代

  大炼钢铁,很多西关人都将家中铜器捐献出来。

  之后……

  随着塑料、不锈钢制品的普及,铜器在西关逐渐销声匿迹。

  一个情结

  如何将西关铜艺发扬光大?“打铜很辛苦,因为常要加热,即便冬天都得开着大风扇散热。除了体力,对创作者的设计感也有要求。”教小肖手工打铜的吴师傅说,他坚持要把铜器打造成艺术品,即使收徒也要考量后生仔对铜文化的热爱程度。

  除了热爱,恩宁路苏氏父子店的掌柜苏英敏明白,只有设计出更有创意、更时尚的铜器产品,才能打开市场,很多师傅才会复出,传统才不会被埋没。他计划在不久的将来走出恩宁路,择地重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老广州”的铜艺盛貌。

  她的师傅

  年过五旬

  自学手打铜器

  十件作品件件心血

  轻重冷热

  50万次锤击

  造把无缝壶

  恩宁路上,像小肖这样怀揣铜艺梦的人不在少数。教小肖手工打铜的吴师傅已年过五旬,让人意外的是他是半路出家自学打铜。

  吴师傅说,早在孩提时代,家中的几件铜器以及铜质的皮带扣头便是他心爱的玩具。此后数十载他一直在“玩铜”。“前年底,一个电视节目说我们国内的打铜技艺渐渐失传,并认为西关铜器仅仅是打造一个用具,缺乏美感。”不服气的他开始自学打铜的无焊接手艺,并和好友开了一个铜艺铺。

  吴师傅说,一块厚铜板,从初具形态再到无焊接驳口的成品,至少需要经过打铜师傅数万次的锤起锤落。力轻打不成,力重会引起铜金属疲劳而爆裂报废。从自学到第一件作品出炉,他花了两个多月,“一连报废了6个,说不沮丧是骗人的。”重拾信心后,他咬牙坚持下来,直到第十块铜板,才让他锤打成了作品。“那是一个贵妃壶,朋友喜欢便拿去了。”

  在吴师傅看来,机制铜器和手打铜器价格上的差异主要在于制成工艺上,机制的铜器只要打好模,放在机器上就能批量生产,但手打铜器要靠师傅一锤一锤地反复锻打,在打铜时,还要掌握温度,太热了不能打,太冷了也不能打。

  按照10:1的报废产出率,吴师傅一年来纯手工只打出了10件作品,其得意之作是一件重约1.5公斤、底部直径约14厘米的紫铜长柄壶。若按传统铜器的制造,焊接是极为重要的一步,而眼前的这个紫铜壶,却是由一整块铜片打造而成,身上没有一点焊接的痕迹。“耗时约1个月前不久才完成,打了50多万锤,最难做的是手柄处,要一点一点地将其做成空心。”

 

来源: 大洋网-广州日报 作者: 编辑: 黄鑫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