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教育频道 > 教育新闻
29岁美女校长登《中国梦想秀》 拒高薪坚守山村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8-06 17:22:37

  图为:张燕与孩子们一起唱歌

  作为蕲春县彭思镇茅山小学有史以来最年轻校长的她,目前居然还只是没有任何名分的“代课老师”。

  幼年患小儿麻痹症而落下残疾的她,2年前曾登上了《中国梦想秀》的舞台成了草根明星。

  面对多个高薪岗位选择的她,最终留在每月只有550元工资的乡村讲台上。

  一袭长裙,脸上不时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她就是29岁的小学女校长张燕。

  患小儿麻痹症从小要强不服输

  6月20日下午,茅山小学放学铃声响了。张燕把学生的队伍整理好,将家里远的孩子一个个送上校车。中途不时有学生家长过来打招呼,她总是笑眯眯的跟对方聊上几句。走进张燕的办公室,墙上挂着时尚黑色手包,文件柜顶上躺着一把吉他,这些似乎打破了人们对于山村小学老师的印象。

  张燕出生在蕲春茅山村一个普通农家。她自幼患了小儿麻痹症,导致右腿残疾,到6岁前还不会走路。经过两次手术治疗,她凭着顽强的毅力,终于甩掉了拐棍。儿时的张燕常常因残疾困挠,尤其是学校开运动会时,她由于不能上阵而感到自卑。每当看到张燕独自发呆,班主任刘道海就会陪在她身边,给她讲张海迪的故事。从那时起,张燕从心底对老师这个职业产生了敬佩之情。

  放弃就读高中到村办小学代课

  2000年秋天,张燕以优异成绩考上高中,可是高中距离家有几十公里路。这时,村办小学有位老师外出打工,学校急需一名代课老师。村干部觉得张燕是最佳人选。考虑到身体原因不便外出,张燕答应了。这一年,她刚满16岁。

  初入校的张燕担任该校一年级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听说班主任是个残疾人,一些家长炸开了锅:“她行不行啊?别误了孩子!”面对村民异样的眼光,张燕心中暗暗较劲:一定要把孩子教好。

  第一次上公开课,张燕因为太紧张搞砸了,之后她主动找到校长,争取机会外出学习,结交名师虚心请教。此后,她的身影频频出现在公开课比赛的讲台上,教学技艺突飞猛进,她还利用业余时间自修了大专文凭。同事纪晚霞说:“张燕是个‘获奖专业户’,每次出去赛课不是拿第一名,就是第二名,还从没拿过第三名。”

  除了教学,张燕对学生的生活也十分关心,帮着学生换洗衣服、专门备下医药箱……张燕教过的许多学生都很怀念她,跟她成了忘年交。当年的学生周惠如今在深圳打工,他告诉记者,尽管小学毕业多年,但同学们每年都要陪张老师过生日,如果不能回去就打电话或发短信送祝福。

  勇闯《中国梦想秀》只为让人关注山里孩子

  2010年,学校举行校长海选,张燕以一个代课老师身份,高票当选该校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女校长。

  看到破旧的校舍,四五十个学生挤住在一个大教室里睡觉,张燕决心改变学校的面貌,她东奔西跑筹措资金,校园面貌为之一新。记者看到,如今学校配齐了多媒体教学设备,还有图书室、实验室、音乐室和球场,新的学生宿舍楼也将投入使用。

  2011年,张燕看到浙江卫视《中国梦想秀》上一期关于脑瘫儿的故事,非常感动。于是,她也试着报了名。当年6月,栏目组将她邀请到现场展示才艺,她唱了一首《自由飞翔》。清新靓丽的形象,时尚开朗的个性,让张燕很快成了“草根明星”。“我之所以上梦想秀,是希望有更多人关注山里的孩子。”张燕说,节目播出后,武汉一家拍卖公司捐款50万元,帮助茅山小学修建体育设施。各地援助办校的物品纷至沓来,学校条件得到很大改善。

  婉拒高薪工作坚守山乡清贫讲台

  张燕“成名”后,浙江、上海的一些老板先后伸来“橄榄枝”,邀请她加盟,有的岗位月薪万元。武汉的一家幼儿园也开出高工资,请她去当老师。

  面对诱惑,张燕起初确实有些动心,但是面对孩子们渴望的眼神,她又决定留下来。从教13年,张燕一直是编外人员,代课费从当初每月80元,涨至每月250元、350元、450元,去年才拿到550元。张燕的妈妈叶玉珍告诉记者,女儿的工资根本不够花,基本靠她和丈夫贴补。张燕吃住都在家里,每天骑踏板车上下班,一周有两三天住校。

  尽管是一名代课老师,但张燕做事情总是身先士卒,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放学送学生,她总是跑在最前头,值班老师来晚了都觉得不好意思。

  茅山小学的讲台虽然清贫,但用张燕的话来说,“能帮500多个孩子实现梦想,我便是最富有的校长。”

 

来源: 荆楚网 作者: 记者高家龙 特约记者张立群 通讯员余立鹏 孙小艳 编辑: 黄鑫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