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衢州新闻
走近常山古代四大才女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8-06 14:40:17

  近日,笔者翻阅常山现存古代《县志》,以及相关史料和常山部分大姓家谱,发现常山历代美女、才女甚多。从内在美和外在美相统一角度去衡量,宋代王琼奴、元代何贞女、清代康熙年间汪贤母和乾隆年间曹椿龄,堪称常山古代四大美女和才女。走近常山古代四大才女——

  “志纯节高”王琼奴

  王琼奴,字润贞,宋代常山人。两岁丧父,母童氏携琼奴改嫁富人沈必贵。沈无子女,爱之胜于己出。

  琼奴十四岁时,雅善歌词,兼通音律,妇德、妇言、妇容、妇工四者皆备,远近竞相求婚。当时,同里的徐苕郎、刘汉老更为心切。沈必贵与童氏犹豫难决,问计于族中有见识的人,族长建议以咏诗来择优选婿。于是,在农历二月十二花神节那天设宴,招来二位后生,以壁上所挂四幅画为题,令二人吟咏诗词。刘汉老仰视良久,一辞莫措。徐苕郎从容应对,一挥而就。众人评判,皆以苕郎为好。琼奴父母于是答应了苕郎的求婚,并留他在家中延师教读。

  一日,童氏小恙,苕郎入室问候,琼奴正在侍母汤药,不及回避,相见于母榻之前。苕郎见琼奴姿色绝世,欣喜而出,封红笺一幅,托婢女送与琼奴。琼奴拆视,竟一空纸。笑作一诗答苕郎:

  茜色霞笺照面赪,玉郎何事太多情?

  风流不是无佳句,两字相思写不成。

  刘家因求婚不成而将徐家恨之入骨,乃捏造事实横加诬陷,使之冤枉难伸。徐苕郎被充军辽阳,王琼奴也被发配到岭表(今广东地区)。时有吴指挥见琼奴貌艳,欲娶为妾。琼奴因此赋《满庭芳》以自誓:

  彩凤分群,文鸳失侣,红云路隔天台。旧时院落,画栋积尘埃。谩有玉京离燕,向东风,似诉悲哀。主人去,卷帘恩重,空屋亦归来。泾阳憔悴女,不逢柳毅,书信难裁。叹金钗脱股,宝镜离台。万里辽阳郎去也,甚日重回?丁香树,含花到死,肯傍别人开!

  时有老驿吏杜君亦常山人,怜其母女孤苦,借以驿廊一间暂居。一日,有三四戎服者来驿站投宿,自称辽东某卫总小旗,差往南海取军,路过于此。童氏见其中一少年不像武卒,且觉面善,出而询之。答言:“浙江常山人,徐苕郎。”童氏喜告琼奴,琼奴复召细问。苕郎详述婚事始末,琼奴确认夫婿无疑,抱头痛哭。杜君与苕郎同伴得知缘由,无不怜悯叹息。杜君乃助资备礼,与二人完婚。合卺之夜,悲喜交加,各诉衷怀。

  苕郎同伴丁总旗为人忠厚,嘱苕留度婚期,公事且由他人分担。待公事完毕,再来相约归辽。事为吴指挥获悉,以逃军罪捕苕郎入狱而杖杀之。琼奴悲愤欲绝,决心以死相拼。恰逢监察御史傅公到驿,琼奴遂上前告状,幸得伸冤,吴指挥伏法。而琼奴为苕郎营葬完毕,遂自投墓侧池中死节,年仅十九岁。人们于是将琼奴与苕郎合葬在一起。傅公奏请朝廷,旌表其冢为“贤义妇之墓”,并优养其母童氏终身。

  王琼奴节烈传奇故事广为流传,宋代《古今事文类聚》,明代李昌祺《剪灯余话》、周复俊《泾林杂记》、冯梦龙《情史类略》,清代钱锋《名媛玑囊》、靓芬女史贾茗《女聊斋志异》以及清嘉庆、光绪《常山县志》等均有记载。

  “万能娘娘”何贞女

  何贞女,名香香,元末绣溪(今何家乡)何巡检之女,从小十分聪慧。

  有一位老先生来拜访何巡检,见她生性乖巧可爱,聪颖过人,就拿猜谜语、认字等来考她,何女均能对答如流。她自幼熟读《女儿经》、《烈女传》,长至十五岁时,更是出落得亭亭玉立,容颜秀丽,才貌双全,引得十里八乡不少小伙子爱慕不已,父母将她许配给本县的詹姓青年。这位詹姓青年性格活泼,每次来少女家时,都要在村中一棵大樟树的树枝上吊晃几下。在旁人看来,这个小伙子像个不务正业、不学无术的浪荡公子。但何家少女并不这样认为,她理解情郎的内心世界,坚信自己的父母不会看错人,坚信詹姓小伙子一定会有出息。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詹姓青年因在外做师爷,还未来得及迎娶何家少女,就不幸去世了。何家少女闻讯悲痛欲绝,整日哭泣不思茶饭,明言必以身殉情。家人多方劝阻,少女持志益坚,并说:“贞烈之女从一而终,誓不侍二夫!”乘家人不防备,遂投身于居室旁沼泽湖中。过了三日,尸身浮出水面,浪花中裹着素服,面颜如生,体生异香,随风飘忽。远近村民好生奇怪,纷纷聚集观望。族人为少女的贞烈之举所感动,遂用水缸装尸安放在湖边的矮屋中。

  后来,少女的故事被好色县官知晓。一日,县官一行骑马坐轿来到矮屋,见缸中少女肌肤红润,泛着光泽,恍若活人,一时色起,伸手往少女手臂一弹。顿时,少女手臂渗出了殷红的血珠。县官极其诧异,孰料,竟在回衙途上暴毙轿中。此事迅速传开,都说是少女显灵惩罚好色之徒。又一次,一位老婆婆来到矮屋为难产媳妇祷告,很快化险为夷。此后,少女显灵惩恶扬善、扶危解困的传说日益增多。渐渐地,人们便开始以万能的“娘娘”和“何家娘娘”来称呼少女,并筹资在矮屋处建庙以祭祀,称之为“何氏贞烈庙”或“何家娘娘庙”。

  由于少女出生于农历二月初二,人们就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二月二庙会”,也称“何家娘娘庙会”。何贞女的祭祀活动,历经数朝,香火旺盛不绝。如今,每逢庙会,人们依然会齐聚点燃心愿香,向庙中神通善良的何家娘娘祈求保佑。

  “重孝仁爱”汪贤母

  汪贤母,清朝康熙年间人,从小容颜秀丽,性格温柔,并熟读经书。

  成年后,汪贤母嫁给常山县城蒋家园孝子徐灏为妻。徐灏是当时常山县城有名的大孝子,相传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耿精忠叛乱时,乱匪将其父绑去索要粮饷,并欲施酷刑。当时只有十四岁的少年徐灏,以稚嫩的身躯遮蔽其父,并大声喊道:“宁可打我,不要伤害我父!”他的义举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乱匪就把他父亲给放了。

  汪贤母与徐灏结为伉俪后,更是贤惠有加,孝敬长辈,抚育子女,持家有方。其公公患哮喘病,与丈夫共侍汤药,衣不解带服侍五载,一直到其公公去世,操办丧事过程中,一切井然有序,深得邻里称赏。婆婆患病,竭尽全力求医问药,想方设法给予治疗,病遂痊愈。族人有争财产的,经年无休无止,贤母劝导他们说:“要说我们这一辈有点财产的话,还应该念及我们的先人长辈。大家本来就是属于同一个整体,何必为一点财产争得不可开交呢?”并且与徐灏商议,割舍自己的一部分财产来平息这场争端。贤母的这一举动,使欲争财产的族人颇有感悟,再也不为这事起争端了。

  汪贤母教育子侄,以培养品行为先,为了更好地教育子女,自己着手编著了《家范十二则》、《存心录》一卷。在日常生活中则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践行自己的爱心和孝道,所以子侄都非常孝顺有出息。汪贤母又好以孝道勉励后人,有豫章(今江西省)卢姓者,与徐灏交好,久不归老家。贤母夫妇再三催促,临别时又赠以厚礼。等卢姓回到家中,其母已病得很厉害,不几天就去世了,卢姓因此非常感激贤母夫妇。

  汪贤母五十三岁而卒,生前即被尊称为“贤母”,卒后,督学吴公称赞说:“贤母可风(值得称道)。 ”

  如今,汪贤母的《家范十二则》和《存心录》一卷已无以查考,但从她的品行分析,肯定包含“忠、信、孝、和、礼、义、廉、耻、勤、俭”等内容。倘若其作品至今犹存,对今人也必将会有启发和激励作用。

  “重情重义”曹椿龄

  曹椿龄,江南官宦之女,清朝乾隆年间常山人,从小就生长得端庄淑丽,父母极爱之。

  曹椿龄不到十五岁即通晓诗词歌赋,尤工诗词。嫁给同郡(江南南汇县)进士叶承后,更是践行闺范,相夫教子,孝待长辈。叶承在雍正九年(1731年)任常山知县,公余则喜欢与爱妻等相伴出游、吟诗唱和。雍正十二年(1734年)解任后,夫妇俩遂寓居常山县城西门金川书屋。从此,椿龄与丈夫一起成为常山人。

  生活中,椿龄与丈夫相敬如宾、相依为命,经常陪丈夫游览山河名胜,凡龙山、石崆寺诸名胜皆有题咏(详见《云间闺秀集》等史料)。闲适雅致的寓居生活和常山的山水、风土人情,让她夫妇俩流连忘返,但是,随着岁月的流失,她的故乡情结、闺中生活记忆和思乡感情更加浓烈。她在一首《定阳春夜书怀》中写道:

  萧条孤馆一灯红,百感都来此夜中。

  千里归期三月雨,半生心事五更风。

  吴山花柳他乡梦,越水波涛远客衷。

  囊橐已空春又去,不堪搔首问苍穹。

  诗人在清寂孤独的寓所,一灯如豆的亮光,伴随着外面黑漆的夜色,引来无限的思乡之情,令人百感交集;三月的雨,五更的风,让人联想起千里归期难定,思乡的满腹心事使人牵挂半生;家乡的吴山花柳成了他乡之梦,居地的越水波涛是随宦漂泊生涯的苦衷;如今,青春已失,岁月又逝,钱袋空空,无奈只有搔着头发,向着天空发问。诗歌细腻而充分地表达了自己远离家乡、故土难舍、心中怀念家乡亲人的心情。这首诗除了伤感还有典雅,其诗风和才气可见一斑。有感于常山乾隆时拔贡、金华汤溪教谕邵志谦哭弟梅屿诗,她曾作《题梦草哀吟》:

  奇才抑塞苦家贫,孝友相敦赋性纯。

  愁绝连枝肠断句,开函字字见天真。

  新诗历历状平生,鹤唳鹃啼不忍听。

  如画春光人已矣,江山满目弟兄情。其重情重义的情结跃然纸上。

 

  

 

 
来源: 今日常山 作者: 特约撰稿人 毕建国 编辑: 陈苹苹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