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根河的旅馆,惊讶地发现有暖气,在寒冷的夏日,真心很有必要啊!后天就要到满归了,大兴安岭的深处啊!”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大二学生高锦涛在中国一家社交网站上这样分享自己的行走随感。
在这个炎热的暑假,中国多地连日来遭遇高温天气,各地齐发高温预警。身为上海人的高锦涛除了感受到第一次身临大草原的兴奋,也体会到最高温度只有20摄氏度的凉爽。
高锦涛和他的伙伴们今年5月就做好了“暑期出走”计划,他们7月8日从山东济南坐火车到内蒙古乌兰浩特,然后开始骑自行车,希望用“丈量”的方式过一个难忘的暑假。
像高锦涛这样在行走中过暑假的中国大学生不在少数。每年放暑假前,中国各大高校都在鼓励大学生们走出校园,走到基层,组织参与各种主题的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观察活动。
“甘肃、新疆、西藏、四川……都是我利用暑期时间在搭车中完成的行走路线,在一路的行走中,我的身体素质变好了。”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杨涵虽然看上去是个瘦弱的小姑娘,但她告诉记者,自己最长旅行时间是60天。
在中国,乘坐高铁可以轻松地到达很多城市,但像高锦涛、杨涵这样的大学生却偏偏没有选择这样的交通工具。
“旅行的意义在路上,接地气的旅行方式更能让我了解、融入陌生的地方,走马观花的旅行方式并不合适我。”杨涵说。
但骑行在路上,确实很辛苦,学生们的安全是他们家长不放心和反对的重要原因。
“乐趣远比困难多。如路况不好,有可能一天只骑60公里左右,或被淋个透心凉。但我们能看到不同的风景,遇到不一样的人,观察全国各地不一样的自然环境,对于一个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是难得的经历。”高锦涛说。
高锦涛告诉记者,一位朋友本没有同行的打算,却被他们在社交网站上讲述的见闻打动,坐火车28小时到内蒙古与大部队会合。
“大多数人的父母都表示担心,但我每天都跟家里汇报情况,而且出发前就做了详尽的计划,包括骑行顺序、休息时间都商量过。”高锦涛告诉记者,这次骑行不但锻炼了自己的毅力,团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经历更让他觉得快乐。
“我和另外两个同学会一起去吉林省西部的通榆县做志愿者,希望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能为当地的沙地治理带去一点帮助。”7月19日时,高锦涛的志愿者考核就已经通过,他将在通榆用他所学为当地的沙地治理做点事。
“伊敏河畔,大雨倾盆,乌漠小队,被困于斯,希冀狂暴止于旦夕。昔在阿山,风移林动,寒雨交加,登顶敖包,俯瞰群山,大风大雨大岗不曾止吾等步伐。”这是高锦涛在社交网站上的另一条留言,“在路上”的他,字里行间都透出蓬勃的朝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