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山县福禄镇浸河村,乡村医生邓世友在为老人看病。
身边的好干部
昨日上午10点,璧山县福禄镇浸河村,气温已经39℃,乡村医生邓世友穿上白大褂背着药箱,到高血压患者赵国瑞家随访。
“这段时间保持得不错,血压没有升高。”在赵国瑞家,汗流浃背的邓世友熟练地为赵国瑞检查后说:“但是天气热,你要注意多休息,血压才能够降下来,还有就是尽量少吃生冷的东西,免得引起胃肠炎。”
出诊:43年来徒步8万多公里
赵国瑞只是邓世友要随访的病人之一。全村100多个糖尿病、高血压病等患者,邓世友每个季度都要随访一次。“随时观察,看他们的病情有没得变化。”
从1970年开始,邓世友就干起了“赤脚医生”的“行当”,当时年仅22岁的他就立下了要为群众解除病痛的宏愿,不仅是乡村医生,邓世友还做了10年村主任和10年村支书。出诊,是乡村医生的家常便饭。不论是白天还是黑夜,也不论是炎炎夏日还是寒冬腊月,只要群众有出诊需求,他都会翻山越岭、蹚水越沟,随喊随到。
从医43年,邓世友每天的工作不是背着药箱在田间小道疾奔,就是坐在卫生室给病人坐诊。43年里,邓世友用双脚“丈量”着村子的山山水水,走遍了浸河村的每一户人家。43年里,邓世友出诊25000次,徒步8万多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走了两圈……
爱心:身患重病深夜坚持出诊
在浸河村卫生室,小小的房间里,没有空调,室内温度依然有35℃左右。“两把电风扇都还是我自己从家里带过来的。”尽管条件简陋,但是邓世友却将诊室打理得整整齐齐。“乡亲们来看病拿药的时候,看着房间整洁点,病人心情也会好点,这对病情有帮助。”邓世友说。
“他就晓得帮别人,自己娃娃出生都不管!”邓世友的老婆给记者讲起了一个故事。40年前的一天,邓世友在家陪着临产的妻子等待孩子降临。就在这时,同村的刘启菊突发心脏病,邓世友二话不说,留下妻子背起医药箱就朝刘启菊家跑,由于处理及时,刘启菊被救了过来。邓世友回到家时,孩子已经出生……
2010年的一个深夜,邓世友被电话吵醒。“我家公公突发脑溢血,邓医生你快点来看看哦!”电话里,村民周太林的儿媳妇又哭又喊地说。已过六旬且重病在身的邓世友一路小跑到周太林家,降血压、控制炎症,一边处理一边联系上县城医院的120救护车,终于使周太林脱险……
这样的事实在太多,不胜枚举!邓世友最忙的时候每天要接待病人50人次。从医43年,累计接诊、治疗病人20余万人次。
坚守:“想一直干到老死为止”
乡村卫生室缺医少药,条件艰苦。乡村医生就是一个“全能战士”——内科、外科、妇产科,科科都会;看病拿药、打针输液、公共卫生服务,样样都干。超负荷运转,把邓世友抽得像一只永远停不下来的陀螺。
2004年7月,邓世友突感不适,咳血!到县中医院检查,诊断为肺癌。做完左肺切除手术后的几天里,邓世友的病房络绎不绝来了许多他以前亲手治愈的病人。
休息一个月后,邓世友又回到了熟悉的卫生室,给需要他的病人们看病抓药。卫生室还有一个年轻医生,主动要求多承担值班任务,邓世友婉拒了。
2010年,癌细胞转移到邓世友右肺,不得不接受化疗。10天化疗结束后,邓世友再次回到心爱的卫生室。一位刚刚病愈的患者拉着邓世友的手激动地说:“邓医生,你要坚持住啊!我们村不能没有你呀,你要是走了,我们上哪里找这样的好医生哟!”
“做完手术后,医生给我的时间是15年,我想一直干到老死为止!”邓世友说,解除病患的痛苦是他年轻时候入行的心愿!只要身体来得起,就要在浸河村卫生室岗位上“一站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