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热、热,这几乎是当下中国最流行的“热词”。尽管人们很少把高温当成灾害,但此次大范围高温酷暑已经开始深度影响人们的生活。
就在最近一周,杭州最高气温连续超过40摄氏度,创60多年来高温极值。“上班时在空调房里,车里开空调,回到家第一件事还是开空调,每天几乎全部时间都要待在空调下,需要什么直接在网上买,一天到晚‘宅着’。”这就是高温炙烤下杭州市民周旭宏一天的生活。
与杭州一样,中国三分之一以上的国土已经进入这样的“烧烤”模式。中央气象台最新的一张卫星云图显示,整个东南地区和新疆部分地区完全被高温包围。
周旭宏所在的浙江,曾在中国十大高温城市排行中“十占其七”,7月平均降水只有40毫米,比往年偏少七成,创1951年以来同期最低。浙江省的金华市磐安县因为用水紧张,不得不每天限时7小时为居民供水。
更受关注的是电力供应,最近一段时间,杭州市乔司镇曾因电力负荷过重而两度停电,附近上千居民涌入当地一个地铁站乘凉,过度拥挤以及由此带来的安全隐患让地铁站不得不启动“春运管制预案”。
如今,多个城市迎来夏季用电高峰,个别城市不得不限制生产用电,以便保障市民的生活用电。杭州已经将有序用电预警响应等级提升至最高的F级。这意味着,著名旅游景点西湖周边的景观照明也要暂停亮灯。
为保障城市运行,许多外来务工者不得不承受高温酷暑在户外工作。杭州城站火车站的车流量每天达186趟,约20多个工人轮班为过往列车加水。“两辆动车之间温度一般高达70多摄氏度,就跟火烤一样。”
高温炙烤让不少市民出现中暑等身体不适,很多医院人满为患。江南有的地方甚至出现“热射病”患者,体温达到41摄氏度以上陷入病危。气象专家确信,高温会影响人的情绪,“火气大”、冲动是酷热天气下的常见反应。
持续高温少雨正在给一些地区带来旱情。截止目前,贵州全省88个县(市、区)中已有78个出现不同程度干旱。浙江一些地方的农业特别是无灌溉设施农作物和高山农业已经受灾,“高温少雨让全县几万亩高山蔬菜不同程度受到影响,目前来看要减产两到三成。”绍兴市新昌县农业局蔬菜总站站长吕文君说。
高温酷暑也引发了有关避暑与公民素质、道德之间的争议。地铁站可否纳凉、“纳凉族”该如何在纳凉与保持公共场所秩序之间保持平衡?西湖“洗脚”,究竟是道德缺失的图景还是一道人水相亲的风景?
尽管这些争议没有明确答案,但一些公民的行动却确定无疑给这个酷热夏季带来丝丝清凉:在杭州,138处爱心休息点为环卫工人免费提供饮水、消暑食品和休息场所;在宁波、温州等地,部分由中小学生发起的爱心凉茶发放点为路人提供凉茶,送去清凉……
政府层面的抗旱工作也已经紧急展开,浙江、贵州、湖南等地已经启动抗旱应急响应,要求下辖市县做好抗长旱、抗大旱的准备,通过有序调水、调电,重点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用电。
最新气象预报显示,高温酷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还将继续。中央气象台预计,7月30日至8月8日,江淮、江南以及重庆等地仍将出现较大范围日最高气温超过35摄氏度的高温天气。其中江南部分地区持续高温日数可达5-8天,部分城市将突破高温历史极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