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浙江新闻
杭州湾污染调查:我国最大渔场近海资源将枯竭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7-29 08:13:53

  不久前,财经频道报道了杭州湾水质遭受污染,反映了当地渔业资源和沿岸居民生活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那么,杭州湾的污染仅仅是个别地区的个别现象,还是沿岸的普遍行为?沿岸开发区中工厂的偷排现象是已经绝迹还是屡见不鲜?日前,记者再次沿杭州湾南行,从沿岸渔业和工业两个方向。

  目前正是杭州湾沿岸各大渔场的休渔期。记者搭上了当地渔政部门的巡视船只,来到了舟山渔场。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其中有相当部分位于杭州湾南岸及以东地区,该区域以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墨鱼4大品种闻名全国。但是,昔日渔产丰富的渔场的近海渔业资源现在已经枯竭,渔民需要漂洋过海几十个小时到远洋之上,才能打到鱼。

  记者:过去传统的有舟山带鱼还能打到吗?

  渔民:打是打得到,但是产量很差了。

  记者:你说这个和前几年相比有多少比例?

  渔民:最起码差三分之二。

  记者:跟五年前相比差三分之二?那现在收入怎么样?

  渔民:现在不好,现在主要是靠国家的柴油补贴才能维持,基本上没有什么经济效益。开船起码要30小时以后才能捕到鱼,以前开五六个小时就可以捕到鱼。

  渔民:鱼没有了,鱼捕光了,以前鱼我们随便捕,现在没有鱼了,都污染了没有鱼了

  与杭州湾北岸的无鱼可捕相似,杭州湾南岸舟山渔场的“鱼荒”,也与海洋污染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目前,包括舟山在内的杭州湾南岸已经建成我国最大的石化产业基地和能源基地,此外,这里还密布着大量印染、纺织、电镀等高污染企业。沿海工业开发区的密集布局,带来海洋渔业资源的萎缩。

  浙江省海洋与渔业执法总队副总队长陈永祥称,东海资源衰退因素很多,有海洋环境污染的方面。

  当地居民称,因为大的船厂进来、煤炭基地、化工进来之后这块就没有好的海域了。我在船厂里面待过,就是管环保那一块,它是做污水,把它处理然后再排出去,影响非常大。

  记者探访:杭州湾新区“猫捉老鼠”排污游戏

  舟山渔场的渔业资源减少,重要原因之一,是受到了杭州湾沿岸企业排污的影响。不久前,财经频道记者在余姚工业开发区发现严重的偷排污水的现象。时隔近一月,记者来到紧邻余姚的杭州湾新区,发现这里虽然加强了监管,却遭遇了企业“躲猫猫”式的排污。猫捉老鼠的排污游戏,经常在这里上演。

  杭州湾新区前身为慈溪经济开发区,在新一轮杭州湾开发热潮中,该区域被定位为浙江省现代产业基地,共拥有包括汽车零部件、海洋装备等在内的八个开发区。这个新区比余姚开发区面积更大、规划更宏伟、设备更先进。在这么一个现代化的园区内,企业偷排污水可以绝迹了吗?记者找到了负责环保的园区工作人员,来到了重污染企业最集中的园区东部,这里包括由39家企业组成的印染园区,和近20家企业构成的电镀园区。但我们刚来到这里,大家就看到了一个污水横流的画面。

  浙江省宁波市杭州湾新区环保局工作人员俞军杰称,我现在很难下定义到底是哪家企业排出来的?但是从这个水样来看确实应该是一个印染废水。

  记者:就是有偷排的情况?

  工作人员:对。

  记者:他这个偷排这个废水会流到我们杭州湾去吗?

  工作人员:这个废水你如果不加以及时的制止,那到时候会积少成多最终也会到杭州湾去,多少会对我们的水体造成影响。

  记者看到,这些废水呈现浓黑的颜色,并在现场可以闻到刺鼻气味。那么,这些废水是企业无意间的泄漏,还是有意的排放呢?在记者和调查人员的一番联系后,这家企业的负责人赶到了现场。然而该负责人坚持称,这些污水都是无意间渗漏的,而且量很小。

  慈溪建发染织有限公司负责人称,我们偷排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就是少量渗漏的话,上面水位高了可能。因为我们这个排污的话,都有指标的如果车间不注意的话多做一点的话可能会有一点渗水。

  虽然负责人一口咬定是渗水不是偷排,但宁波市环保局在近日发给记者的“环境违法行为改正通知书”上,明确承认了该公司印染污水排向了内河,要求其立即停止违法排污行为。此外,当地还有人举报称,在这个新区内还有更严重和触目惊心的偷排情况。从记者获得的照片上可以看见,在新区的河道内,有多处蓄满了红色和绿色相间的工业废水,其中夹杂着大量的絮状物。这些废水一旦囤积满之后,会被大量水泵抽出后排入杭州湾。

来源: 央视《经济信息联播》 作者: 编辑: 陈苹苹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