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体报道一位妈妈近年累计花费达12万元,先后为5岁半的儿子报了17个培优班,因此被称为“最着急”家长。一些家长“快马加鞭”的教育方式和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教育理念是否可取,更多的家长是否认同这样的做法?记者就这一问题随机采访了多位家长,并邀请相关专家“把脉问诊”。
家长看法:
家长不想施压却迫于无奈
对此举表示“不认同”的王妈妈举了个例子,一个朋友孩子原来也是这样从小上各种兴趣班,得了很多奖状。但后来那孩子从小学四五年级之后就很逆反,说从小就被带到这个班那个班培训,根本就没有自己的时间,也没有好好地玩过,父母的话也不听了,整天就想出去玩。
一位陈姓姥姥坦言,自己觉得主要还是看孩子愿意不愿意,如果孩子觉得挺开心的,寓教于乐,多学一些知识没什么不好。“我感觉主要还是家长比较焦虑,我们唯恐孩子被落下,别人都在学都在跑,我的孩子都不抓紧会不会跟不上了。”家长牛先生表示,其实自己挺反对这种做法,更愿意带孩子去玩,但孩子的妈妈就很焦虑,每天恨不得给孩子安排满了,要不就是在浪费时间。
专家观点:
应注重孩子学习能力和兴趣
金色雨林学习能力研究中心主任林薇女士表示,从家长的角度,受社会竞争和教育功利导向的影响很深,同“虎妈”、“狼爸”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一样都是一种极端的教育选择,虽然其情可嘉,投入可叹,但这种行为表面上为孩子着想,实际上还是源自家长自身的心理愿望寻求满足。
林主任说,孩子年龄小,往往是被影响、被引导、被决策的,所以单纯地看孩子现在的表现是不足以评价当下教育的结果,家庭教育的成效是需要立足于孩子长期的发展来评估的。
从17个培优班和孩子被填满的时间安排上看,这样的教育选择是强调单一的知识技能维度,而忽略掉孩子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是很不利的。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说,6岁前儿童需要每天2个小时左右的自由活动、运动时间,既是儿童身体发展的需要,也是最好的心理疏导和调节方式,有利于良好的个性形成。孩子在12岁之前是培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的重要阶段,要做到科学合理地培养,需要父母对孩子的学习能力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可以通过日常观察和专业的学习能力测评,了解孩子的学习能力优势和不足,有的放矢地安排孩子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