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县大徐镇海口村85岁的黄杏兰老人,一生务农,清贫如洗,但她却把每月领到的养老金和高龄补贴约500元,用于资助他人。6年前,她还为自己办了遗体捐献手续。
前几天,记者走进黄杏兰老人的家,她正准备吃午饭。记者揭开她餐桌上的食罩,里面只有一双筷子和一只空碗。“饭在锅里呢。”老人笑着移开土灶上笨重的木制锅盖,里面是半锅白米粥。她舀了一小碗,撒了半勺白糖,开始吃起来。
白糖拌白粥,这是多年来黄杏兰老人的饮食习惯,只是偶尔才改善一下伙食。打开老人的储物柜,里面空空如也,只在柜角放着两颗青桃。她指着这点水果说:“我没有牙齿,咬不动,晚上煮烂了吃。”原来,这是老人家捡来的。
她说并不是喜欢吃桃子,只是不忍心看到能吃的东西浪费了。她家的厨房十分干净,没有油盐酱醋,没有葱菜鱼肉,也没有煤气灶,就是自己砍柴用土灶烧点白米粥,就着白糖吃。村里人说,如此简单节省的人,全村找不出第二个了。
就是这样一位对自己极度“抠门”的老太太,却对他人毫不吝啬。村里有人生病了,只要她一知晓,必定上门去看望。黄杏兰老人看望病人从不空手,总会带上礼品,表达她的一份心意。但是,人家来看望她,她却坚决不收礼品。“我一辈子不想揩人家的油,只想尽自己的一切努力帮助别人,做好事就是我的信仰。”
据村里人介绍,黄杏兰老人一生乐善好施。有人向她借钱,但她没有钱,为了给他人救急,就去借钱来帮助别人。几年前,黄杏兰老人和儿子各出资5000元,帮助村里一位贫困户造房子。今年,她听说镇上有个由癌症患者组成的抗癌康复协会,里面有很多因病致贫的会员,她决定今后每年向该协会捐款1000元。
黄杏兰老人今年85岁了,已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她的钱从哪里来?原来,她自己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再加上政府的高龄老人津贴,每月大约有500元收入。这些本该给自己养老的钱,都被她积攒下来,用于资助他人。
2007年,黄杏兰老人在电视上看到一则关于人死后捐献遗体的消息,她马上联系慈善机构,为自己办理了遗体捐献手续。
临别,老人笑呵呵地告诉记者说:“一把年纪了,留着钱也没有用。这把年纪还能帮助别人,我感到很快乐,我希望能这样一直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