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造物忌巧 待人以诚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7-21 14:55:49

  陈扬龙

  芍药陈扬龙

  2013年6月22日,中国醴陵陶瓷界的泰斗陈扬龙因病辞世,享年72岁。在他的遗体告别仪式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李日铭、唐锡怀等人皆为陶瓷界痛失英才而垂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李正安说:“陈扬龙老师为醴陵釉下五彩事业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为培养釉下五彩人才尽心尽力,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楷模。”

  陈扬龙于2012年获得首届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他曾承担人民大会堂《荷纹餐具》、国务院《牡丹文具》的设计工作,参与制作了国家“三馆”用瓷和毛泽东主席生活用瓷,一生都在与泥巴打交道。

  艺术生涯的三位师长

  1941年,陈扬龙出生于湖南醴陵的一个陶瓷世家,家里有一个“陈记华盛瓷厂”,属于传统的家庭制瓷作坊,主要烧制各类日用瓷器,陈扬龙自小就对陶瓷制作耳濡目染。其父因在当地改良了瓷窑的规模,并且能准确分析制瓷失败的原因,所以当地人都称他为“窑郎中”。陈扬龙深受父亲的影响,敬其为榜样,并将父亲“生于斯,奉献于斯,死于斯”的精神融于他一生的艺术创作之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的国家级传承人只有两人,陈扬龙便是其中之一。

  但陈扬龙的第一位老师其实是一位街边艺人。陈扬龙7岁时,外婆家附近的街上有一位给人画像的艺人,他经常放学后去看老艺人画像。之后,他将积攒下来的几毛钱当作学费交给这位艺人,请他教自己画人像。这算是陈扬龙第一次拜师学艺。

  另一位对陈扬龙影响颇深的老师是清光绪三十二年毕业于湖南瓷业学堂的吴寿祺。陈扬龙15岁时,湖南政府为重振醴陵瓷业百废待兴的局面组建了醴陵县陶瓷研究所,将散落各地的陶瓷艺人聚集在吴寿祺门下,学习釉下彩绘技艺。陈扬龙即是吴寿祺招收的第一批弟子之中的一员。吴寿祺严谨的制瓷态度和朴实的生活作风影响了陈扬龙的一生,他是吴寿祺18个徒弟中唯一一个将釉下五彩烧制技艺传承下来的人。陈扬龙曾说:“吴老师的徒弟中,我不是最优秀的,但是最刻苦的。”

  为醴陵瓷传承倾尽一生

  师从陶瓷大师吴寿祺的第二年,陈扬龙就研发了“以印代画”和“以喷代画”技术。一直以来,釉下五彩瓷难以大规模生产,因为其花纹必须由人工一笔笔地画上去,而且彩绘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陈扬龙用印章制作来代替手绘制作,不仅将内销瓷的制瓷效率提高了数百倍,还降低了生产成本,美化了产品。

  陈扬龙还曾承担轻工部的《釉下彩色标研究》课题,他历时3年,对200余种釉下色料、6种釉料及多种窑型烧制的效果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为醴陵釉下彩的发展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和实物依据。

  早在陈扬龙23岁时,他就已经开始招收徒弟,如今成为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的学生数不胜数。陈老说过这样一句话:“做事业先要做好人。大师如果只向钱看,艺术就完了。”从这句话不仅看到了一位名家淡泊名利的气度与风范,更看到了一位大师对固守传统文化与技艺传承的自豪和骄傲。

  2008年,退休多年的陈扬龙又决定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成立一间陶瓷工作室,希望自己能够进一步提高制瓷技艺,留些传世佳作,也希望培养一批出类拔萃的接班人。进入他工作室学习的学生,不需要有专业门槛,热爱制瓷即可,但要能忍受他的严格教学和专业训练,而他仅收取极少的材料费。工作室的入口处有一块小黑板,上面写着弟子规——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陈扬龙教授的不仅是技艺,也是品德。

  “禅在花草中”

  陈扬龙乐于深入生活,在生活中收集大量素材。为了提高彩绘技艺,他特意研读了《陈子奋白描》,并从中得到启发,决定亲自去采风写生。陈扬龙每天都要画完一张写生稿之后再去上班,下班后又要整理写生稿,反复揣摩直至深夜。所以他的作品有一种回归自然的高洁以及淡漠的情态,其风格独树一帜、清雅淡逸、空灵隽秀,被喻为“禅在花草中”。

  50余年来,陈扬龙一直潜心研究釉下五彩的装饰,他专攻釉下工笔花卉,继承传统而又超越传统,运用写实性的手法、装饰性的构图,在形式上走出了瓷坯上作画的传统模式。他在传统釉下彩彩绘平填的基础上,参悟出“薄施淡染”的釉下绘制技艺,增强了画面的主体感,丰富了图案的层次感。瓷坯后经1400℃高温烧制,所出瓷器兼具“玉的感觉、雅的感受”。陈扬龙一直认为,只有不断改进工艺,才能显示釉下彩艺术的动态生命。

  釉下彩瓷是易碎品,每经过一次高温烧制,都要多承担一份风险,因此称其为“火中取宝”。普通的醴陵釉下彩瓷大都经过三次烧制,但是陈扬龙的作品主要采用“四烧制”来完成,即第一次用800℃至900℃的低温将泥坯烧成素坯,然后施釉烧制,之后用陶瓷颜料在釉坯上作画,画完后上釉,入窑用1400℃高温进行第三次烧制,出窑后又要对其进行校形、洁面,并入窑进行第四次高温烧制。为了确保瓷器的白、润、透、薄,有时需要烧制五六次。

  陈扬龙这样看待自己的创作:“我很喜欢‘造物忌巧,待人以诚’这句话,它也深刻地影响我的生活与创作。我的作品从不模仿、抄袭,也不追求时髦,我要求自己要诚诚恳恳画画。艺术工作者一生能有多少满意的作品?我自知几乎一件都没有,但它记录了我的成长。我几乎天天都在创作,从来不感到厌烦和疲倦,除非生病坚持不住。慢慢地画,不好再改。”由于癌症的折磨,陈扬龙的《回眸一笑》至今还没有完工,这件牡丹挂盘也成了他的绝笔之作。临走之前,他仍在念叨:“花为什么没笑,看来还需继续加工……”

来源: 中国文化报 作者: 记者许悦 编辑: 单春盈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