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一位年近七旬的老翁省吃俭用,从牙缝里“抠钱”买金条,4年花了6万多,共计买了30余套,可日前请行家一鉴定,他所买的这些标注为“99.99%千足金”竟无一是纯金。
收藏界人士称,老汉要想替自己维权,难。专家提醒,投资、保值,要慎重起见。
69岁的镇江市民谈日金开了一间古玩店。前天上午,一老汉小心翼翼地捧着一盒“金条”来店里请其帮助鉴定,谈先生了解后得知,老汉4年间花光了积蓄收藏“金条”,不想却“栽了跟头”。
昨天上午,记者闻讯前往谈先生处了解情况,谈先生告诉记者,老汉姓华,今年75岁,家住镇江花山湾,4年来为购买“金条”省吃俭用,硬是将自己每个月的生活费控制在400元以内。
而老汉购买的这些“金条”均远低于市场价,普通的100元一克,最贵的才200元一克,且这些金条都有某金银珠宝鉴定机构的《鉴定证书》,标注为“99.99%千足金”。
谈先生说,他仔细查看了华老汉带来的这一盒“金条”,首先感到比重不对,掂重量比黄金要轻得多,肯定不是纯金;其次这些“金条”色泽暗淡,没有千足金的光泽,成色不够;再者价格也太便宜,远远低于市场价,谈先生断定有问题。
想攒下点钱留给孩子
昨天下午,记者辗转联系上华老汉,他告诉记者,他买“金条”的事子女都不知情,钱是自己一点点省下来的,“钱放着不用会贬值,但是金条不会,我就想买点攒着,以后留给孩子们。”华老汉每月退休工资2000余元,4年前,他在电视上看了一则购物广告,广告中称一套旧版人民币有很大的升值空间,便心动买了一套。
自此,他便不断接到电话推销“金条”。打电话来的人解释说,他已经被“北京市收藏协会”吸纳为“会员”,享受的是“会员团购价”;也有人说他以往买的金条较多,在系统内有“积分”,“积分”可以抵现。比如,一款60克的金条,市场价约1800元,而华老汉去买,扣掉积分只要1200元。
这样一买便一发不可收拾,4年间,华老汉共买了30多套金条,花了积蓄6万余元,让他真正意识到不对劲是近日看了一档法制节目,其中节目中的老人也是因此被骗,华老汉便想找人鉴定一下。
收藏协会是民间组织
谈日金分析,华老汉一定是被骗了,收藏协会是一种民间组织,但不论哪个城市的收藏协会都不可能一次次倒贴钱给会员买黄金制品,“赔钱赚吆喝的买卖谁会去做?”看了华老汉购买的这些金条之后,他初步判断“金条”是一种含有稀土元素配料的仿金合金,可能除了表皮镀金或包有金箔外,基本上不含黄金,是一种以铜、镍为主要原料,添加稀土及其他成分组成的仿金材料。
而这些稀金制品,在网上只要28元左右一克。但由于华老汉不同意对“金条”做破坏性检验,他建议最好是去金店或银行鉴定。
别轻信《鉴定证书》
谈日金介绍,国家监制的金条都是按国际标准提纯制成的,一般以“24K”标明“足赤”或“足金”,上面印有发行部门的印鉴,不仅发现质量问题有地方可找,客户如需变现,也可到银行指定的网点按当日回购价进行回购。而华老汉购买的这些“纪念金条”却无标识,且华老汉并不清楚对方公司的地址,也没有正式发票,要想维权都很难。他提醒广大收藏爱好者,千万不要轻易相信那些臆造的《鉴定证书》,“这种玩意儿在收藏市场满天飞,但没有几份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