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汽车频道 > 商家资讯
丰田领衔日系车复苏 6月产销量同比增9%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7-08 10:08:24

  日系车终于迎来了复苏的曙光,领衔者是丰田。

  丰田今年6月在华产销量为7.69万辆,同比增长9.0%,是自去年9月以来,日系车品牌首次强势反弹。而日产和本田的产销量虽然仍然处于同比下跌的状态,但其官方称,造成产销量同比下滑的主要原因是2012年产销量基数较高以及主力车型下半年才更新换代。

  “今年下半年,本田和日产都有主力车型更新换代,这将开启日系三大汽车品牌在华产销量的全面复苏。”麦威咨询公司总经理程文兵表示,“但在复苏背后,仍有隐忧亟待解决。 ”

  丰田强势反弹

  日前,丰田、日产、本田等主要日系车企公布了今年上半年产销数据。

  从上半年累计销量看,日系三强全部同比下滑。其中,日产在华产销量为59.16万辆,同比下滑8.3%,丰田在华产销量为41.69万辆,同比下滑5.8%,本田在华产销为31.66万辆,同比下滑3.2%。

  这实际上是去年9月中日关系恶化后,消费者抵制日系车的延续。但目前看来,日系车企期盼的复苏已经开启。

  目前,部分日系车企的产销量已有所回升。详细数据显示,2013年6月,虽然日产在华产销量同比下滑7.7%,本田在华产销量同比下滑5.6%;但丰田在2013年5月份产销量同比上升0.3%的基础上,今年6月产销量再次增长,增幅至9%;而斯巴鲁在今年6月也实现了0.1%的产销量增长。

  “今年上半年,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方面,在钓鱼岛风波之后我们马上提出将丰田中国变成中国丰田的策略,这并不是个文字游戏,而是代表丰田在华战略的一个彻底转变,我们把自己当做一个中国的企业来经营,采取了比较彻底的本地化策略,聘用更多的中国人担任要职,减少与日本总部汇报的层级,让丰田中国拥有更多的自主权。”丰田(中国)官方人士告诉《第一财经(微博)日报》记者,“另一方面,我们引进更多的车型进入中国,并且计划将混合动力汽车的核心零部件在华本地化生产,此前这种情况在丰田是不可想象的,这也导致此前业内评价丰田在华策略过于保守,但是目前,丰田已经逐步改变这种情况,变得开放和融合。这实际上是我们解决此前困境的两个策略。”

  “尽管目前只有丰田一家企业实现了产销量的大幅度同比增长,但这个消息是所有日系车企的强心剂。”知名汽车评论员张志勇表示,“这代表日系品牌的复苏已经来临,并且,丰田找到了在华实现复苏的方法,值得所有日系车企学习和跟进。”

  迟来的复苏

  尽管今年6月除了丰田和斯巴鲁之外,其他的日系车产销量仍旧处于同比下滑的状态,但各大公司已经准备好了一系列的复苏计划提振市场。

  “去年,我们也提出了将本田中国变成中国本田、扎根中国、深耕中国市场的策略,并且计划将本田旗下高端品牌讴歌国产,目前,这一计划正在认真的探讨中。目前,我们对今年下半年复苏的主要计划是车型提振计划,我们将和两家合资伙伴一起推出主力新款车型,这将对销量产生显著的助推。”本田(中国)内部人士表示。

  而马自达也发起了一波强势的品牌活动。不久前,马自达举办了马自达“Zoom-Zoom”品牌之夜,向公众阐明了马自达的成长历程、品牌内涵以及未来走向,并由此更好地推广了马自达全面应用于新车型的“创驰蓝天技术”。

  “马自达在华一直主打技术牌,这个品牌活动将帮助公众更多地了解马自达的性能和技术,从而淡化公众对马自达日系品牌的反感。”张志勇表示。

  日产等企业也表示将在今年下半年推出主力车型谋求在市场上的强势反弹。

  对于日系车企在华的现状,程文兵表示,“今年9月将是日系车企全面复苏的时期。这实际上比日系车企预期的复苏晚了6个月,这次钓鱼岛风波对日系车企的打击是巨大的,这种打击并不仅仅是产销量的短期下滑,而是对消费者消费观念的打击。由于此次事件,日系车损失了大批拥趸和潜在消费者,即便日系车迎来了全面复苏,但品牌的重建和消费者信心的重建仍旧需要大量时间。”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 编辑: 刘彩娟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