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冰冻可乐拉开环容易爆炸? 记者实验测试真假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7-05 08:34:13

  夏日炎炎,不少市民选择冰镇可乐解暑。但此前,上海有市民因开启冰冻可乐后产生爆炸,从而导致脸部受伤的事件引起了不少市民关注。冰冻可乐到底会不会爆炸?记者与本报实验员孟兆军联合济南公安消防泉城广场中队进行了实验。

冰冻后再经过热水浸泡的易拉罐,打开拉环后液体立刻喷射出来。

  实验一:可乐冰冻18小时开启只有少量液体溢出

  3日下午,在济南公安消防泉城广场中队门前广场,消防员穿上专业装备后,与孟兆军一起进行实验。记者拿出在冷冻室冰冻18小时的听装可乐,发现罐体已经冻得十分坚硬,按压之下没有发生任何变化,罐体明显肿胀,头尾原本凹进的部分都被顶起。

  消防员先拿起一听可乐,打开拉环,有少量液体溢出,罐体完好无损。“可乐已经被冻成一个整体了,我觉得摇晃以后应该会发生爆炸。”孟兆军猜测。随后,消防员将一听可乐剧烈摇晃了七八下,拉开环后,有液体泡沫从开口处冒出,但量并不多,仍然未发生爆炸现象。

  实验二:冰冻可乐浸入热水拉开拉环液体喷出

  “可以用加热的方式,热胀冷缩后可乐罐说不定就爆炸了。”按照孟兆军的想法,消防员准备了一盆热水,水温约六七十摄氏度,将冰冻可乐浸入水中。

  五分钟后,消防员拉开可乐拉环,液体立刻从开口处喷射出来,两三秒之后便停止了。

  实验三:冰冻可乐高空抛下罐体受损仍未爆炸

  可乐液体有了加速度能爆炸吗?热爱物理的孟兆军又提出了一个疑问。于是,孟兆军爬到消防中队办公区二楼,通过窗户将一听冰冻后的可乐扔了下去。记者看到,可乐罐体布满褶皱,液体通过破损处喷出,却没有发生爆炸。

  孟兆军又扔下一听可乐,仍未发生爆炸。“我以为肯定会发生爆炸,但实验跟预料的完全不一样,学到了一些知识。”孟兆军说。

  冷冻体积增大有限,爆炸属个别现象

  据与本栏目联合主办本次实验的央视二套《是真的吗》栏目介绍,易拉罐本身在制造的过程中不会被填得特别满,会留出一部分空间,另外易拉罐底部是凹陷的,如果里面压强真的非常大的话,凹陷的部分就有可能会被顶出来,从而提供额外的释放压力的空间。因此,如果是正规厂家出产的质量合格的易拉罐,即使在冰冻过后应该也不会发生爆炸的情况。

  中国人大物理系副教授张威称,冷冻过后的可乐摸上去会比常温的可乐硬。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水在结成冰的过程中体积要发生膨胀。另外,原来溶解在碳酸饮料中的二氧化碳会随着水的结冰而被释放出来,就使得罐中二氧化碳气体处在一个高压状态,但这种高压状态的气体压强并没有大到能够使易拉罐发生爆炸的程度。

  张威说,发生可乐爆炸伤人事件可能有两个原因造成:一个是易拉罐在冰冻或者饮用之前,内部可能已经有了一些损伤,有一些薄弱的地方,而这些薄弱的地方在压力之下,就有可能发生破损或者爆炸。

  另外一种原因则可能是,以前的易拉罐都是那种可以被拉掉的拉环,这部分拉环在内部压力很大的时候,在开启的瞬间,有可能会因压力把拉环冲起来,而这种拉环边缘比较锋利,有可能对人造成危害。现在很多易拉罐的设计拉环是往下凹的,这种设计使得拉环没有那么容易脱离罐体,也就提供了一个额外的保护。

  冷冻可乐爆炸,男童脸部受伤

  2012年8月,上海嘉定一名男童从冰箱拿出一听冷冻可乐,拉环时可乐突然爆炸,瓶口盖子直接划到男童脸上,瓶盖穿透脸腮,男童脸部被缝了38针。冰镇碳酸饮料爆炸事件已经屡见不鲜,南京市也有市民因此受伤。

  通过实验和专家的解释,在正常情况下,冰冻听装可乐开启时,不会发生罐体爆裂的情况,但也不排除有破损的听装可乐或者长时间冰冻后的可乐,在开启时会爆炸,所以建议大家不要把听装可乐放在冰箱冷冻室里,在0℃以上的冷藏室冰镇后饮用才安全。

来源: 齐鲁晚报 作者: 记者 陈玮 尉伟 编辑: 刘彩娟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