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杨新娥(左一)为失足少年过生日。
人物:杨新娥
(海淀区检察院未成年人案件检察处检察官)
2012年11月,23岁的万成已在四川凉山彝族村寨支教一年,乡亲们夸他是好老师,希望他留下来,其实万成知道,“那个让自己迷途知返的检察官,才是真正的好老师……”
今年5月,张龙发来短信:“我要当爹了,谢谢你告诉我:人活着的最大支柱,就是要有希望、有梦想。”
他们互不相识,但感谢的是同一个人——海淀区检察院未成年人案件检察处检察官杨新娥。如果没有她,盗窃的张龙、卖假证的万成,还有其他的失足青少年,很可能会一直沉沦。
杨新娥顶着蓬蓬的童花头,娃娃脸,戴着眼镜,“犯事的孩子叫我‘娥姐’,我也正好‘装嫩’,方便沟通。”
正在一所重点大学读大二的王曼是“娥姐”的“妹妹”。“姐妹情”始自2010年。那天,杨新娥在提讯室里第一次看到王曼。原来她和同学一起来北京参加特长生考试,因琐事与同学闹了误会,一气之下,王曼拿走了同学行李箱里3000元生活费。“我真的只是想吓吓她,本想当晚就还给她的……”
王曼说的是实话,并得到受害人的原谅,最终该案依法按不起诉处理。“你是个有梦想、有天分的孩子,在人生转折的紧要关头,很容易失足毁了一生,希望你能够好好反省。”杨新娥一番诚恳的话让王曼又一次落泪,从此她们就成了姐妹。
心路其实曲折。2000年,杨新娥硕士毕业来到海淀检察院,一次提审中,嫌疑人用瑞士军刀劫持了她。虽然被解救,但心里却留下阴影,她不愿和嫌疑人多接触,甚至动过转岗的念头。
2004年,一封信改变了杨新娥。信是从湖南岳阳监狱发来的,写信的人叫张龙,因盗窃犯案,正是杨新娥办的案。她对这个人印象也很深:名牌大学毕业,因为报复单位盗窃了公司一辆轿车。
张龙在信中说,自己没脸和其他朋友通信,也不知该和父母说什么,孤独的煎熬中,一个温柔的声音总在耳边回荡着——你知道自己这么做的后果吗?“这是你提讯结束后,对我说的一句话,我觉得这句话中充满了对我的关心,我希望能和你聊聊……”
杨新娥已经不记得自己说过这话了,但她却意识到自己的话原来能对“张龙们”产生如此影响。她不仅回了信,两地通信还长达近10年,直到张龙出狱。
为让张龙跟上IT业发展,杨新娥定期将最新的《电脑报》合订本寄给张龙。狱中的张龙开设了电脑培训班,每期教授120名“学员”。去年,他申请减刑成功,出狱后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让失足青少年振奋起来、重拾梦想,是我最大的心愿。”杨新娥常这么说,并尽心竭力帮助他们。7年间,她守护了2000多名迷途少年。仅去年,近百名失足少年在她的帮助下,重新踏上寻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