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底,南京一名15岁初中生,旅游时在埃及有3000多年历史的卢克索神庙划上“到此一游”的留言并被微博曝光。这种“熊孩子”的行为,连同天涯上有关“熊孩子”的热帖,“熊孩子”很快成为公众热论的一个“热词”。
7月即将来临,孩子们很快将迎来暑假,你家有个“熊孩子”吗?你对“熊孩子”怎么看?孩子们自己怎么看?在专家眼里,“熊孩子”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如何避免孩子成为讨人嫌的“熊孩子”?
家有“熊孩子”
车上一路干嚎
乘客纷纷躲避
家住金沙洲的谭小姐说,日前,在30路公交车上,她遭遇了一个“熊孩子”。“这个小孩看起来两岁多,和一个老太太一起坐车。”谭小姐说,小孩上车不久,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尖声大哭大叫,声音响彻车厢。不管老太太怎么想办法哄,小孩还是一点不肯消停。他的叫声又尖又利,后来甚至开始干嚎,持续了五六分钟。
谭小姐说,小孩看起来不像是有病不舒服或受到了惊吓,因为他眼里根本没有泪水,而且尖叫期间因为喊累了曾短暂停下几秒,中场“休息”时脸上是若无其事的,然后又开始干嚎。坐在小孩旁边的一个阿姨实在忍受不住,干脆跑到公车最后一排去坐。老太太也觉得很不好意思,一直在劝,但毫无办法。
“到我下车时小孩还在嚎,我回过头去恶狠狠瞪了他一眼,小孩居然就不叫了。”谭小姐觉得,从老太太的表现来看,明显是没有约束和管教孩子的好办法,这也纵容了孩子在公共场合如此放肆。
“熊孩子”串门
电脑系统遭殃
“说一说你遇到的熊孩子吧,你又是如何应对呢?”广州妈妈网上曾经有过这样的热话题讨论,不少人吐槽了被熊孩子“侵袭”的遭遇。
“我碰到过的熊孩子算是一个极品了,我被她打得不知道会不会内伤!”一名网友倾诉了被一个六岁小女孩“折磨”的经历。这个小女孩不知道是不是受动画片的影响,以为自己就是奥特曼,别人都是怪兽。“你一对她有反应,笑脸相向,她立马就冲过来对着你说‘怪兽,打死你!’孩子不知轻重,我被打得痛得不行还不能还手,不知会不会得内伤!有时被打得痛得不行,只能拉下脸避而远之!”
还有网友说,自己过年回老家碰到一群“熊孩子”,不堪其扰。“先是讨吃的,再是搜刮你房间里任何他觉得新奇的东西。最惨的是我的电脑,被系统还原N次,还好没有将工作资料存里面,不然会吐血身亡。最后我只能将电脑和其他重要的东西藏起来,不然肯定被弄坏。”
专家说法:
“熊孩子”父母“造”
释因:
“熊孩子”父母“造”
“在公共场所追逐嬉闹、乱推乱撞,无意间甚至是故意伤害其他人,并不能用‘孩子的天性’概而括之,”长期从事青少年心理辅导的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余金龙说,事实上,大多数孩子在公共场所的行为并不是这样的,“熊孩子”的行为并不是正常行为。
“当然,一个人的理性大脑在孩童期并没有发育成熟,不可能在各个方面都自觉地表现规范,靠孩子自己规范不可能。”他说,这就需要父母的规范教育。“可以说,所有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坑爹’的孩子都是‘爹坑出来’的。那些在情绪和行为上管不住自己的孩子,都是因为父母在认识上存在着‘孩子的天性就是顽皮’的误区,任其发展。因此,‘熊孩子’都是父母‘制造’出来的。”
孩子为什么会成为让人嫌的“熊孩子”?余金龙分析,归根结底,是父母的教育有问题。其一,是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没有底线。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大多会注重教孩子不要伤害自己,但并不注重教育孩子同时也不要伤害别人。结果,纵容了孩子的自私和放任,以致他们在公共场所只图自己“痛快”,却不理会给其他人带来的不快。其二,父母在管教孩子时,没有学会认同接纳孩子的情绪。余金龙说,其实有很多家长是很严厉的,当孩子在公共场合“闹情绪”时,他们会严厉斥责,可是收效甚微,甚至有反作用。“这是因为家长没有接受和包容孩子的情绪,就意图给孩子立规矩,结果自然是引起孩子的逆反情绪。”
接受情绪再立规矩
支招:
接受情绪再立规矩
余金龙认为,保护孩子的天性跟给孩子立规矩并不矛盾。从孩子一出生,家长就应给孩子划界限、立规矩,进行情商训练。首先,要给传达“底线意识”,即不伤害自己,也不伤害别人,自己享受自由的同时,不可以损害别人的自由。其次,在给孩子划界限和立规矩之前,要对孩子的感受要感同身受。如,孩子在公共汽车上吵闹,需要先弄清楚哭闹的原因,接受他的情绪,并传达给他,如可以说:“车上是很吵,你不舒服是吧,我也觉得很不舒服。”余金龙认为,只要得到家长的认可,99%的孩子的情绪很快就会平复下来,任何行为都会变得可控。
等孩子的情绪平复下来后,家长可以给孩子分析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如可以说,“如果你一直哭闹,会觉得更不舒服,旁边的叔叔阿姨也会不舒服。”然后,再引导孩子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法,可以说:“你先安静下来,等到站就带你下车,但在车上不可以大声哭闹。”
余金龙说,这种情商训练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进行,从孩子一出生就可以开始。“不管孩子有多大,从现在开始也不晚。”他说。
各方说法:
无孩族:
正方:我们都曾是“熊孩子”
身为未婚男士的陈尚军比较理解熊孩子的烦人行为,他觉得应该宽容一点看待。“我们男孩子小时候都挺淘气的啊,也做过不少调皮捣蛋的事,甚至被别人家父母告状。”陈尚军说,他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曾经去别人家田里偷过玉米,也偷爬到隔壁家龙眼树上摘龙眼,有次去捅邻居树上的马蜂窝,遭到马蜂“报复”,把邻居都蜇伤了。他觉得,所有人都是从“熊孩子”过来的。孩子特别是男孩子天性爱玩,对世界充满好奇心,也爱探索,有时不免做出些“出格”的行为,甚至有些孩子会故意做“熊孩子”来引起大人关注,并不代表其个性有多恶劣。
反方:“熊孩子”更要靠管教
“谁说我们小时候都是熊孩子?我小时候父母的管教可是很严厉的,在餐桌上还不能大声讲话呢!”从江西到广州工作的王琼并不认同“每个人都是熊孩子”的说法,王琼长于上世纪80年代,从小父母管教很严,要求去别人家进屋要问好,有好吃的东西不能自己直接拿,长辈同意才能吃,长辈开吃了才动筷子,不能乱拨菜……她认为,如果说“熊”是大部分孩子的天性,那么就更需要父母的管教,不能放任所谓的“天性”发展,特别在这种“天性”对他人造成干扰时。不少“熊孩子”就是父母纵容出来的。
有孩族:
正方:大了就不会“熊”了
“我家就有个‘熊’孩子,经常被投诉。”在某小区管理处工作的陈浩昌一说起自己5岁的儿子就直摇头。他说,每次带儿子出去吃饭,儿子的手就不会“闲”着:打翻杯盘、在桌子底下爬来爬去、跑到别桌去骚扰其他客人……而他每次都只好不停地对别人赔不是。“以前,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和他妈妈都会骂他,可是,每次都是越骂他闹得越凶。后来,我们干脆就不管他了。”陈浩昌表示:“我相信孩子大了,自然就不会‘熊’了。”
反方:“熊孩子”没有家教
“我不认为‘熊孩子’的行为是天真活泼的表现,而是没有家教的表现。”有个8岁儿子的王淑云说,她儿子性格开朗,但在公众场所,从不高声说话,也不会跟小朋友打打闹闹。王淑云说,虽然都说要保护孩子的天性,给孩子自由,但是,自由并不是绝对的自由,没有约束的自由。她说,教育孩子,只能“左手是自由,右手是管教”,这样,既能保护孩子的天性,又能保持良好的教养。
孩子说:
正方:大人就是大惊小怪
“小孩子都是爱动的嘛,大人们就是大惊小怪。”今年11岁的小俊从小性格活泼好动,每次出去玩都闲不住。“哪个小孩子能做到一点都不动呢?大人们就是希望所有的小孩子都像个小大人一样,一本正经。”
在学校经常参加表演的小俊说,他喜欢舞台的感觉,喜欢那种受人瞩目的感觉。“大人们为什么不能满足小孩子的表演欲望。”
反方:很“鄙视”“熊孩子”
“我很讨厌那些很吵的小孩。”今年10岁的小莉说,那些在公众场所追逐、哭闹、影响其他人的孩子很丢人,她很“鄙视”他们。小莉还分析,那些孩子可能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但是这种方法其实是不自信的表现。
小莉说,她在公众场合从不打闹,因为她觉得那样会让人讨厌。“我受不了别人嫌弃的眼光,”她说,而且如果那样,“爸爸妈妈会‘扁’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