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衢州新闻
薪酬待遇与竞争力成回流短板 新生代农民工,拿什么留住你?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6-17 09:17:54

  继续留在杭州工作还是回到家乡就业?近几年,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衢江区杜泽镇白水村青年徐峰。自2003年于衢州一家职校毕业后,徐峰就一直在杭州汽车发动机有限公司工作,经过几年奋斗,现已成长为企业的中层领导。自结婚生子后,他回乡发展的念头越来越强烈,“方便照顾家人,可是,衢州企业的酬薪及发展前景能有杭州好吗?”

  一方面,大批本地优秀人才长年外出工作,另一方面本地企业不同程度存在“技工荒”和“招工难”等问题。这两者如何融合?如何让更多的本地人就近在本地就业?记者获悉,我市正实施“就业竞争力提升”和“促进本地就业”两大课题,推进我市新生代农民工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并为本地企业发展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支撑。

  新生代农民工

  职业技能偏低

  近日,市就业局调研组采取蹲点调研、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座谈交流和个别访谈等方式,进一步摸清全市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竞争力现状。

  “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务工倾向明显,受教育程度相对提高,整体收入水平不高,据抽样调查显示,月收入水平在2500元以下的占比达70%以上,而4000元以上的仅占1.5%。就业稳定性差,生活观念发生根本改变。”市就业局负责人表示,返乡群体以80后为主,90后普遍倾向在外发展。返乡群体有多年在外务工经历,有一定工作经验和技术积累,返乡后的职业定位与工资期望值都较高,大多希望能从事管理和技术指导类的非操作一线工作。“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水平虽高,但职业技能偏低,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缺乏。经抽样调查,49%的被调查者无技能等级,初级工占32%,中级工占13%,高级工及以上仅占5%。”

  我市企业中高管理层

  和高技能人才外地引进居多

  截至2012年末,我市第二、三产业从业人数80.23万人,新生代农民工占总职工人数26.63%。近年来,随着工业园区建设规模的扩大,企业数量逐渐增多,企业用工需求呈现多元化,用工问题也一度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

  据市就业局对43家企业调查统计,企业整体用工形势趋稳,被调查企业招用本地人比例平均达到60%以上,部分企业高达90%。但本地用工仍以普通操作工为主,中高管理层和高技能人才则以外地引进居多。

  不少被调查企业反映,他们也想多招用本地人以降低用工成本、减少后顾之忧,但关键是招不到人,特别是一些高技能人才在本地难以招到,只能外聘。也有企业反映,本地新生代农民工稳定性较差,跳槽比较频繁,外来人员反而比较安心。

  推进我市新生代农民工

  更高质量就业

  “我们正通过实施‘就业竞争力提升’和‘促进本地就业’两大课题,切实推进我市新生代农民工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市就业局负责人表示,《衢州市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于4月份下发后,全面开展了大培训、大竞赛、大评价、大平台、大激励五大行动。今年1月-5月,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已为新生代农民工开展维修电工、汽车维修工、家政服务员等职业工种培训30余期,全市转移农村劳动力19701人,共有15926人参加技能鉴定,14052人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其中培养高技能人才2396人,紧缺工种人才9473人。

  同时,全力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和大学生在本级就业创业。1月-5月,全市共举办各类招聘活动64场,意向成交4.5万人,其中本地人约占90%。此外,拟定《市本级2013年公益性岗位开发工作的通知》初稿,计划对全日制公益性岗位按不低于我市最低工资标准给予岗位补贴,非全日制公益性岗位按不高于我市最低工资标准的50%给予岗位补贴;调整衢州市大学生创业园电子商务创业培训班学员范围,由原来的大学生扩展至新生代农民工、失业人员,一个月内吸引了320余名新生代农民工主动报名,现已有81名新生代农民工参加培训。

  “下一步,我们将借户籍改革契机,建立统一的城乡失业保险制度,争取成为省级失业预警试点城市,提升失业预警质量,及时掌握企业用工信息。将市本级大学生创业园打造成推销衢州农特产品的展销窗口,使创业园电子商务平台逐步发展成为衢州企业网上销售的最大基地。”该负责人表示。

来源: 衢州新闻网-衢州日报 作者: 记者 徐双燕 通讯员 陈琪 编辑: 刘彩娟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