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破晕香,银钗照日如霜刃……”这是唐诗《竞渡歌》中描写的端午节赛龙舟的热闹场面。和古人相比,如今人们的端午节又是怎么过的呢?
这两天,不少人都在网上晒出了自己的端午节过法:或是外出游山玩水,或是宅在家中补觉,或是组织朋友聚会,或是逛街购物扫货。眼瞅着又一年的端午节过去了,很多人这才突然发现,这个节日除了吃两口粽子,似乎很难再找到与传统民俗有关的事情可做了。少了些许“节味儿”的传统节日,就这么被大伙一不留神过成了假日。
熬了一星期
歇假比过节更重要
刚刚过去的这个端午假期,35岁的小黄是这么过的:第一天,一睁眼已经是中午12点,下午则趴在电脑前,追看最近攒的几集电视剧;第二天,总算有了精神,出门和好久不见的朋友们聚会,玩儿到半夜才回家;第三天,爬起来吃了两个粽子当早餐,突然发现马上又该上班了,只好老老实实干家务,再去超市给冰箱补补货。算下来,三天假期有两天的时间是宅在家里。“熬了七天才赶上三天小长假,能歇着喘口气就不错了。”小黄这样为自己辩解。
“端午节?好像和普通的双休日也没有什么不同嘛。”年近40岁的邓先生觉得,这个假期和平常没什么两样,就连端午节当天的午餐,他们全家也不过就是吃了一顿扁豆焖面而已。至于他的朋友,这三天或是举家到郊区游玩、摘樱桃,或是跑去工体看了一场球赛,最勤快的则是去了趟天津听相声。“听上去挺热闹,可一般的假期也都是这样过来的啊,没什么特别。”邓先生说。
三天假期“家里蹲”?柯女士可不干,小长假一到,她就带着女儿直奔了南戴河。其实这趟出游她早就计划好了,可惜上次“五一”小长假公司临时加班,只得拖延到了这个假期。“只要能逃离城市,无论端午还是‘五一’,对我来说都一样。”柯女士在南戴河发现,那里的大街小巷有不少汽车都挂着北京牌照,“看来想借着假期出来玩儿的人还真不少。”至于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她的看法是:“能吃上粽子不就算过节了?”
没到正日子
民俗活动提前撤了
其实,有不少市民原本也想借着端午节体验一下传统民俗文化,可是一些民俗活动的安排却差强人意。
听说附近的一家公园有赛龙舟活动,假期第二天上午十点半,王先生就和家人来到公园。谁料到,公园的湖面上满是游船,他仔细踅摸了半天,才在临近岸边的地方找到两条龙舟,再跟公园的工作人员一打听,这赛龙舟原来就是个表演活动,仅限每天上下午各安排两场,王先生一家才晚到了一会儿,就遗憾地错过了这项活动。
和王先生一家比较起来,李女士的遭遇更憋屈。听说有公园组织饮荷叶水、品五毒饼等民俗活动,6月11日那天,她带着儿子特意赶过去,想让孩子能有机会接触一下传统文化。可到了公园她却被告知,这项活动只限前一天举行,这会儿都已经撤摊了。“明明第二天才是端午节正日子,怎么活动就没了呢?”李女士想不明白。
今年端午节期间,各区县开展的具有代表性的端午文化活动共有17项,其中有7项活动在小长假之前就已经结束了,而一直坚持到端午节当天举行的活动只有8项。
“好多人都出门旅游了,搞那么多活动谁来看啊?”一位基层文化工作者抱怨说,每逢传统节日,社区里都会策划一些文化活动增添节日气氛,可是每回都是参与者寥寥,主办方也就没了兴致。还有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压缩活动时间是为了避免出现安全问题:“像赛龙舟这种活动,都是在水边举行,人多了真害怕出事儿啊!”
端午节到了
上班族也该收心了
按理说,把端午节定为国家法定假日,其初衷是为了唤醒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可是按照今年小长假的安排,端午节恰好是在小长假的最后一天,“眼看第二天就该上班了,哪儿还有心思出门过节啊!”不少上班族表示,自己只能在节日当天好好“收心”,完全体会不到过节的氛围了。
张先生的这个端午节,就是被工作扫了兴。昨天中午,他本来还在陪家人一起吃粽子,可是这种温馨的氛围不时被手机铃声打断,原来是公司的客户找他确认第二天出差的行程安排和会谈细节。虽说自己还和家人坐在一起聊天,可他的心思早已经飞到工作上,根本无法兼顾了。
民俗专家高巍也发现,今年的端午假期安排,给很多市民带来了不适感。昨天,他在怀柔区圣泉山景区就发现,有不少游客看了景区的宣传展板才忽然意识到,其实这一天才是端午节的正日子。高巍认为,传统节日的一个特点,是有很多“仪式”要在节日当天完成,这些“仪式”带来的兴奋感,需要时间来沉淀和回味,可是刚过完节就转换“频道”进入繁忙的工作,确实让很多人没法踏实过节。
就这样,好好一个传统节日,无可奈何地变成了假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