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北京出租车今起涨价 “拥堵费”每分钟近1元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6-10 08:25:36

  北京市出租车今日起正式涨价,涨价后会对司机和乘客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备受关注。对于司机而言,涨价后收入无疑会提高,据测算,司机月均总收入或能达到6000-6800元左右;对于乘客而言,涨价后意味着支出增加,部分市民可能会选择减少打车频率。分析指出,涨价后,出租车服务质量也应跟上,要采取有效措施杜绝拒载、筛活儿、议价等行为。

  司机月均总收入或达6000多元

  根据新的调价方案,北京出租车起步价由现有的3公里以内10元涨为3公里以内13元,基本单价每公里由现在的2元涨到2.3元,燃油附加费标准调整为每运次1元,早晚高峰低速等候费由之前的每5分钟加收1公里租价调整为加收2公里租价,即4.6元。电召服务费4小时以上预约为6元,4小时以内预约为5元。

  此次调价的原则之一是租价调整收益全部归出租车司机所有。根据测算,乘客每次打车支出有所增加,按当前平均运距测算,每运次平均增支约3.3元。出租车司机多劳多得,按当前运营数据测算月均增收1400元左右。出租车司机月均总收入能达到6000-6800元左右。

  按理说,涨价后司机收入无疑会上涨,但多位的哥却表示对增收并不乐观,“能否真正增收不好说”。来自北京银建的张师傅对中新网记者表示,自己和同事大部分的月收入为3000-4000元,虽然调价收益全归司机,但公司可能取消部分补贴,所以月收入达到6000元并不太现实。

  有司机则表示,每公里单价涨到2.3元对司机而言吸引力没有那么大,“起步价13元,燃油附加费1元,现在起步价10元,燃油附加费3元,一般打车都三五公里,算下来没差多少。”还有司机担忧路况的影响,“涨价对自己意义并不大,涨价后车肯定还有人打,但是路堵着根本拉不出活来。”

  此外,的哥们还担心,虽然早晚高峰低速等候费涨幅较大,但低速等候时乘客随时可以下车,而且早晚高峰干的活儿占全天的比重很小。按照2006年租价上涨的经验,涨价后至少有两三个月时间人们不适应,打车的人会减少,而且减少的不会是个小数。综合看来,具体能增加多少收入,还得边走边看。

  乘客支出增加“跳表跳到心疼”

  据北京市发改委介绍,租价调整后乘客每运次平均增支约3.3元,增幅约13%。按照当前本市出租车平均运距8公里简单测算,租价调整后北京8公里费用约25.5元。出租车涨价意味着乘客的支出将要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早晚高峰“堵车费”的翻倍上涨引起诸多争议。新出租车调价方案中,低速等候费调整为每5分钟加收2公里租价。即早、晚高峰(7:00-9:00和17:00-19:00)期间时速低于12公里时,由之前的每5分钟加收1公里租价调整为加收2公里租价,即4.6元,相当于“拥堵费”每分钟近1元。

  对于“堵车费”的翻番,有网友表示,“每分钟1元,跳表跳到心都疼!”。北京市运输协会会长崔燕萍在接受媒体时表示,对于乘客来说,“以前堵车的时候可能没有乘客会去关注计价器,以后就得看看了,不可能干等着看表蹦字儿,这蹦的可都是钱啊!”崔燕萍说,这样如遇长时间堵车,乘客很可能会中途提前下车。

  面对支出的增加,不少市民选择改换出行方式。市民王小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早晚高峰堵车已经是常态,且时间不短,按照新政策,这期间打车的费用是非常高的,并不划算。“与其这样,不如去挤地铁,地铁站点密,而且不用担心堵车。”

  中国政法大学行政法教授解志勇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将早晚高峰期打车费及叫车费调整过高,完全由乘客承担此次调价的成本并不合理。首汽集团副总经理梁海晨则认为,涨价后,企业和出租车司机的责任都更重了,价格上涨,服务也得跟上才行。如何保证不再发生拒载、筛活儿、议价等行为,都需要研究有效的措施。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作者: 编辑: 巫婧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