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凌晨四点,王甫仓就起床了。他蹑手蹑脚推开女儿的房门,女儿睡得正香。妻子拉了他一把,示意他小声点,不要把女儿吵醒了。
他们的女儿王飘飘,今年高考。
“你先做好早饭,再叫飘飘起床,但别太晚了,7点一定要起了。今天外面下大雨,宁可早点出门。”把能想到的都叮嘱完妻子后,王甫仓出车去了。
王甫仓是货车司机,因为昨天要拉货,不能送女儿赶考,他心里很愧疚。好在妻子向厂里请了3天假,专心为女儿做好后援。
过去3年,要不要让女儿转回老家读高中,一直是他们的心病。
王甫仓夫妇是安徽人,很早就来杭州打工。女儿从小学三年级起,也转来杭州念书。但根据当时的高考政策,异地考生都要回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
转校,女儿要熟悉新的同学、新的老师,还有新的教材,能不能适应?
不转校,由于两省的教材不一样,在浙江读书,再回安徽高考,会不会水土不服?
为了保险起见,王妈妈一趟趟跑回老家,找路子,托人情,终于敲定了一所学校,“升学率比这里就读的夏衍中学低一点,但在我们镇上已经算不错的了。”
老家的那所学校,离家比较远,女儿若真回去读,还得在学校附近租房子。夫妻俩也舍不得和女儿分离,商量着牺牲掉一人的工作,回去陪读,以便照顾女儿起居。但如此一来,他们本就捉襟见肘的生活,会在开销增加和收入减半的夹缝中过得更加拮据。
王飘飘也不想回老家:“有说浙江的高考会偏难一点,但老家的高考也很激烈,教材又不一样,有不少转回去的学生,高考都不理想。”
去年12月出台的浙江省异地高考方案,让王甫仓夫妇心里的大石头落了地。
昨天早上7:30,王妈妈拖出骑了10年的破旧自行车,等女儿跳上车,就向学校蹬去。学校与家一街之隔,步行10分钟就到了。但因为雨大,王妈妈怕女儿淋湿了影响发挥,执意要骑车送她。
一路上,王妈妈很想和女儿说些什么,又怕害她紧张,倒是女儿先开口了:“妈,这几天先别问我考得怎么样哦!”所以,整个送考过程很干脆,到了学校,王飘飘丢下一句:“妈,中午别来接我了,我自己会回来”,就潇洒地冲进了学校。
王妈妈告诉记者,女儿的成绩在班里大概中等水平,冲重点线有点困难,目标是“保三(本)争二(本)”。
送完女儿,王妈妈去了菜场,买了块猪腿肉。“瘦肉部分红烧大排,肥瘦相间的炒四季豆,都是飘飘最爱吃的菜。再放一个汤,就差不多了。”王妈妈早就想好了菜单,“海鲜就不买了,万一不新鲜,拉肚子就麻烦了。”在搭在阳台上的厨房里忙碌的王妈妈说,租来的农民房不过十来个平方,为了让女儿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空间,丈夫把原来的厨房改成了小卧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