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北京俩考生走错考点 市民建议:能否就地考试?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6-08 08:33:27

  虽然千叮咛万嘱咐,今年高考,仍有考生走错考点。昨天上午,语文开考前,大兴区竟有两名考生走错考点,要不是民警送考,两个孩子险些无法参加考试。有家长建议:毕竟高考只有一次,能不能多给孩子一个机会,走错考点就地考试?

  突发:

  俩考生走错考点

  8时45分,大兴二中门前,西红门交通中队中队长李玉新正冒雨执行交通疏导任务,一名走错考点的考生跑来向他求助。此时距离开考仅剩15分钟,孩子十分着急。李玉新立即驾驶警车将考生送往兴达中学考点。8时55分,考生顺利进场。

  8时14分,大兴一中西侧路口,正在执勤的大兴交通支队新城中队指导员葛文瑾,也遇到走错考场的考生及家长求助,这名考生同样应在兴达中学参加考试,但却来到了大兴一中。葛文瑾立即驾驶警车送考生及家长前往考点。8时19分,考生顺利到达兴达中学。

  考生走错考点,除了考生粗心外,有些考点的确容易混淆。今年,本市高考共设105个考点,其中约15个考点校名易混,有些考点只有一字之差,有些是同一所高校的不同附中,有的学校有多个校区,有的考点高中部和初中部不在一个地方。

  建言:

  能否启用备用考场就地考试

  有家长建议:虽然考生走错考点不应该,但考试机构能否再人性化一点,毕竟高考只有一次,能不能多给孩子一个机会,走错考点就地考试?

  研究高考多年的不少业内人士都认为市民的建议具有可行性。业内人士表示,一方面,走错考点的现象都发生在首场考试,只需要在首场考试前做好相应准备,另一方面,走错考点的考生毕竟是少数,启用备用考场、备用试卷的概率很低,不会给考点带来很大麻烦。此外,目前,全市考场都有监控设备,通讯技术也很发达,核实考生身份、交换考点信息、考点向北京教育考试院汇报情况都很方便、安全。

  民间高考专家晨雾认为,因为每个考点都有备用考场和备用试卷,如果考点没有这位考生的准考信息备案,可以参考“忘带准考证先考后补”的流程,让考生先考试后补办手续。

  考务部门:

  此举对其他考生不公平

  北京市第二十七中书记袁利军认为,让走错考点考生就地高考不可行。他说,组考是一套复杂而严格的程序,每一个考场、每一个考号都是统一安排的,甚至考生所坐的位置都有规范可循。如果打破这种规范,对于其他考生也是一种不公平。他认为,应该将问题前置,如何避免找错考点才是问题的关键。

  北京教育考试院工作人员也表示,高考环环相扣,走错考场的事情尽量不要发生。每次高考前,考试院都会通过媒体、网站、准考证等多种方式反复提醒大家不要走错,考生应该对自己的考试负责。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称,这个建议须经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后才能决定。

  担忧:

  就地考试会有人“故意走错”

  考务部门担心,如果走错考点也能就地考试,可能会危害考试安全。既然走错考场也能考试,一旦出台这个规定,可能会导致考生不重视踩点儿,甚至是“故意走错”,以达到挑选考点的目的。

  对此,业内专家表示,一般走错考点的情况只发生在第一场考试前,因此可以出台规定,只能在第一天第一场考试走错的情况下启用备用考场和备用试卷,其他考试仍回原考点考试。其次,加强对考生信息的审核以及监考力度。有家长表示:北京所有考点都有监控设备,考试安全可以保障,而且如在备用考场就地考试,两个监考教师监督一个学生考试,监考力度更严。还有的家长建议,应明确告知考生,走错考点就地考试,不利于考试发挥。

  他山之石:

  走错考点就地考外地已尝试

  早在几年前,上海就规定,中考生在第一场考试中走错考点,可就地考试。去年高考中,河南也出台规定,考生误入考场,如果考试已开始,考生接触过试卷,可以允许考生考完这一科,之后试卷转至原考场整理装袋,有关情况记入《考场违规及特殊情况记录》。不过,这一做法须经主考批准,而且走错的考场和原考场应属于同一考点。

 

来源: 北京日报 作者: 记者 贾晓燕 侯莎莎 任敏 编辑: 巫婧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