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财经频道 > 深度阅读
重庆男人最幸福 娶老婆零“成本”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6-05 11:08:12

  如今想要结婚恐怕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了,昨日,一份“全国首份聘礼地图”就在新浪微博上热传,根据该图表显示,各地结婚的聘礼都不同,有的动辄十万,而其中上海、天津占据榜首,聘礼甚至达到百万。这份聘礼地图迅速引发大家的热议,各地适婚网友看过后纷纷号召“快娶个重庆妹纸回家吧!”因为,这份地图中显示,结婚唯一不需要聘礼的城市就是重庆。

  聘礼最高可达上百万

  结婚对于一对新人来说,是一生难忘的大喜日子,而全国各地的男网友们娶一个媳妇儿究竟需要送多少的聘礼呢?昨日,一张名为“全国聘礼地图”的图表在新浪微博上热转,引来了众多网友的围观并惊叹“压力好大”。

  从图中可以看到,“地图”将全国几十个省市分为了5个价位区间,傲居“聘礼百万元区”榜首的则是上海和天津,底价分别是“100000起+1套房”和“60000起+1套房”;紧跟其后的“聘礼50万元区”则被东北三省、江西和青海占据,其中东三省的聘礼十分讲究,是68000现金+三金+9999改口费+1套房;而山东、湖南和浙江则被分为“聘礼十万元区”,山东的聘礼形式更是豪爽——“三斤”百元人民币。

  不过,大多数省市都被归类到“聘礼万元区”,根据各地风俗的不同,聘礼的形式也不同;然而最令重庆汉子们感到幸福的是,“聘礼0元区”这一栏被重庆独占,成为全国唯一不需要聘礼就可以娶到媳妇的城市。

  外地的确有聘礼风俗

  这份“聘礼地图”迅速引起热议,不过,动辄十万、百万的聘礼靠谱吗?“在我们双方的老家的确都有给聘礼的习惯。”和老公定居重庆的欧小姐是四川雅安人,老公是湖北红安县人。欧小姐说,老公老家给聘礼的普遍行情是5万~10万,去年两人结婚,男方总共给了18万聘礼和五金,包括一对龙凤手镯,一个金猪牌和两个戒指。“父母最后将聘礼全部给我们用来筹备婚礼了。”她说,给聘礼是双方老家的习俗,老公并不是那种大富大贵的家庭,一分一毫都是靠他自己挣来的,父母更看重子女幸福,最后这些钱全部都给了子女。

  在这份地图中,青海的聘礼处于五十万元区,位列前五,“我哥他们结婚的时候,总共给了1万。”胡小姐是青海西宁人,她告诉记者,双方结婚,男方还是有所表示,但是并没有网上说的那么多,主要还是看家庭情况。

  重庆人结婚“意思一下”

  在这份地图中,重庆是唯一一个“聘礼为0元”的地区,让适婚网友们看到一丝希望。不过,很多重庆网友表示,虽然重庆结婚没有给聘礼的习俗,不过双方家庭还是会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给些。

  唐倩和老公吴先生是高中和大学同学,两人在五年前结婚,“我们两家都只是普通工人家庭,婚礼也并不隆重。”她说,当时并没有订婚仪式,男方也没有给聘礼,办酒席的钱也是从礼金里付的。

  “结婚时给了女方2万的聘礼,打了一对手镯和一个戒指。”重庆人刘先生也说,自己老婆是在单亲家庭长大,他们结婚时还是给了岳父两万元,“一是女方家养个女儿不容易,送聘礼算是给对方嫁女儿的一种心理补偿,二是涉及到面子问题,即使条件不好,也要意思一下。”

  “我们看重的是真心对女儿好,并不是什么聘礼。”58岁的高女士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作为家长,她最希望看到的还是孩子们能过得幸福,聘礼只是一个形式。记者了解到,因为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女方父母收到聘礼后,一般都不会“私藏”,最终都“补贴”给小两口组建新家。

  在采访中,很多网友表示,并非结婚一定要给聘礼,给不给,或者给多给少只要双方商量好即可。

  分析

  聘礼是一种婚俗文化

  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余云华表示,婚礼,是人一生中的“终身大事”,其在人生过渡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所以古今中外都非常重视这一人生礼仪。伴随着这一重大的人生礼仪,便出现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婚俗文化。在中国古代,把婚礼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古称“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其中“纳征”,即男家将聘礼送往女家,又称纳币、大聘、过大礼等。

  对于网上传的那份聘礼地图是否靠谱,余云华不予置评,他说,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地区的不同,如今各地聘礼的种类和数额不尽一致。

来源: 重庆商报 作者: 编辑: 刘彩娟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