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考在即,家长们绞尽脑汁希望能为孩子加油添劲,不遗余力地为孩子创造最好的备考环境。但父母的良苦用心真的用对了地方吗?不少考生尚未上考场,在家里已经先和家长打起了“心理战”。由于心态不同,同样处于备考状态中的考生和家长之间,一些矛盾的暗流已在涌动。
家长“过度操心”众生相
“细心”妈妈——
提醒邻居走路轻声
小欣是一重点高中的学生,家住六楼。临考前学校放假调整,小欣安心在家备考。奇怪的是,楼下一向很吵的邻居突然间变得很安静了,整栋楼“悄无声息”。
原来,这栋有18户住户的宿舍楼,从一楼到六楼的走道里,都被“细心”的小欣妈妈贴上了“家有考生,放轻脚步”的标识。邻居们也很配合,上下楼梯都是轻手轻脚。
可一向对邻居们无意制造的噪音有免疫力的小欣倒是不习惯了。“不知道别人会怎么想我,其实我很反感他们这般草木皆兵。整栋楼的人都知道我在参加高考,要是考不好,那我怎么有脸再见人啊。”小欣说,整栋楼一下子都安静下来,可她复习的效果反而大不如前了。
“小心”妈妈——
每晚门外苦坐4小时
近日,细心的考生小伟发现,晚饭后,一向不爱运动的爸妈突然有了出门“散步”的习惯。每晚都在小区内苦坐4小时,等他休息了才肯回家。
在读高三的小伟说,这两周回家,妈妈都已经早早把饭做好,吃完就和爸爸出门“散步”。时间久了,小伟发现,每天自己房间里的灯熄灭约10分钟后,父母就准点回家,然后蹑手蹑脚地洗涮,休息。
“想着父母在门外苦等,自己怎么也看不下去书,所以我都是假装把书摊开,早早熄灯。”小伟无奈地说。
“苦心”妈妈——
拔掉电话断“外交”
小海的妈妈平时喜欢跟邻居一起打牌、聊天,有很多朋友。可高考前两个月,小海的妈妈张女士突然“戒”了麻将,谢绝了朋友的一切邀请,还拔掉了家里的电话线,全天呆在家里“伺候”小海。“只要你高考没结束,妈就天天在屋里陪着你。”小海的妈妈一直这样勉励儿子。
小海家所在的院子不大,妈妈一“自闭”,整个院子的人见了面都会勉励小海几句。“每句勉励都是一种压力啊!”小海抱怨道。
“专心”妈妈——
辞职回家钻研厨技
李女士本在一家公司做财会工作,月收入2000元,占家庭收入的2/3。女儿一句“食堂饭菜不对胃口”,她立即辞职,回家当起了孩子的“专用厨师”,每天送两次饭到学校去。
李女士还买了一大堆菜谱,每天在家钻研,每天吃完中饭就开始准备女儿的晚饭,一个月竟没有重复过一道菜。
专家说法
过度关心其实是传递“焦虑”
高考是一个家庭中的大事,很多家庭又是第一次面对这样的问题,部分家长比临考的孩子还紧张,时时处处以孩子为“中心”,费尽心思给予各种“照顾”。对此,心理专家提醒,家长过度关心对孩子备考不利,有时甚至是帮了倒忙。
国家级心理咨询师罗曦表示,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只是他们不知道,他们的“关心”实际上传达了一种情绪,就是“焦虑”。焦虑是比较神奇的情绪,如果能传递给别人,自己的焦虑就会减轻。
在过度关心中,家长们看似在关心孩子,实际则在传递焦虑给孩子,传得越多,孩子就越焦虑,进而影响高考的情绪,考试时就容易紧张、发挥失常等。
罗曦建议,孩子高考时,家长们应保持家中的常态生活状态,如果没有办法舒缓孩子的压力,最好也不要去打破这种平衡,如果刻意地去营造所谓的安静环境、特殊待遇,可能会造成孩子们的不适应,效果反而不佳。
另外,也不要太关心考试成绩,只需让孩子知道,他尽力就好,父母支持他。“就算是家长心里无比紧张,表面也要装得轻轻松松的,更不可以兴师动众地搬去和孩子一起住。”
临考前,家长自身首先应该自我调节、保持镇静,使家庭生活保持一种轻松、自由的氛围,并努力用这种情绪来感染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