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至月底,各家机构纷纷给出了5月份物价指数将维持温和水平的判断。而在当前通胀压力不明显、外部经济体掀起降息大潮的背景下,关于中国是否该加入降息行列的争论也随之烽烟再起。
申银万国近期发布的报告预测,5月份CPI和PPI同比涨幅分别为2.4%和-2.5%,通胀保持低位;联讯证券的报告认为,食品价格在5月普遍出现明显下跌,整体价格仍旧处于较低的态势;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也认为,虽然近两月CPI同比涨幅有所回升,但回升幅度较小,物价整体仍在低位运行。
“目前国内经济增速回升较为缓慢,‘猪周期’可能延后至下半年,故上半年国内物价可能不会明显上涨,预计二季度CPI同比涨幅可能在2.5%左右。”交通银行宏观经济分析师唐建伟表示。
今年以来,物价走势虽然进入了新一轮上升周期,但与过去几轮上升期相比,物价上行明显呈现出温和的特点,与此同时,由于PPI同比持续负增长,经济乍现趋冷迹象,一些专家对是否应该降息展开了讨论,而近期一些经济体的频繁降息,更是让这一争论不断升温。
资料显示,泰国央行本周三宣布将指标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2.50%。而就在两天之前,以色列央行将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1.25%,完成了一个月内的第二次降息。事实上,近一个多月来,土耳其、印度、波兰、匈牙利、韩国、越南等多个新兴经济体相继降息,全球正继2008年冬季以来,掀起新一轮降息大潮。
对此有专家建议,出于对国内经济形势和外部资本流动的考虑,中国也应展开降息行动。
“中国应该加入降息行列。”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刘利刚认为,当前整体通胀压力出现明显减轻迹象,PPI保持在负数运行,表明整体经济的需求仍然较为疲弱,而大量资本流入也要求中国央行需要降低与主要经济体的利差,来主动降低资本流入的兴趣,降息的条件已经具备。
目前来看,在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刺激下,“热钱”的涌入正使一些新兴经济体的通胀预期增强、资产价格上涨压力增大,为了应对愈加宽松的金融环境,诸多新兴经济体不得不加入降息行列。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在经济结构性失衡问题不先解决的情况下,降息对经济的刺激作用未必有显著作用,同时还有可能对未来通胀的反弹埋下祸根,降息绝非万全之策。
“央行不会用降息或降准来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瑞银证券首席特约经济学家汪涛认为,经过最近几轮靠信贷扩张推动经济增长之后,宏观部门已意识到单单依靠货币的扩张并不能有效推动经济增长。
“如果CPI达到3%,降息将意味着我国居民实际存款利率将再度进入负利率区间。”有专家认为,尽管目前通胀水平温和可控,但全年的物价上涨压力仍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