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教育频道 > 教育新闻
新京版教材进学校 小学课堂试水“封面”课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5-27 14:23:20

  “真没想到,封面课的效果这么好,学生参与探究的热情这么高。这节课给我带来了思想上的转变,让我意识到深度研读教材的重要性。”日前,在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中心教材室举行的教材深度研讨活动中,北京市房山区五侯中心校教师王冬元由衷地发出了感慨。

  为了检验修订后的北京版教材的课堂使用情况,当天,五侯中心校以“封面”为主题展示了三节特殊的数学课,教师们挖掘教材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做法得到了专家的一致认可。

  用发现的眼光观察学习

  “老师,我看到三个小朋友在放风筝,风筝是轴对称图形。”“我看到了旗杆上的国旗,升旗是平移的过程。”“上面还有风车、电风扇,它们在做旋转运动。”课堂上,当王冬元把新版教材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孩子们热情高涨,一个个高举着小手,急着向大家介绍自己发现的数学元素。

  随后,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手工、绘画等方式,将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呈现出来;利用图片,对比古今测量工具的差别……整堂课,老师层层设问,学生有序观察,不断发现,积极探索。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然而,要上好一节“封面”课可没那么简单。“说实话,刚接到任务时心里真有些抵触,封面有什么好讲的,简直没法上。”王冬元坦言,以前拿到教材只会研读目录,上课直接讲内容,谁也没把封面当回事儿。

  带着情绪的王冬元来到教室,让学生看看能从封面上发现什么,封面上画的是平行线和相交线。“一个学生告诉我,他看到了等于号和叉子,孩子们能观察到图像与实际物体之间的联系,但并没有发现这些图像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当时我的脑子像被敲了一下似的,立刻意识到学校为什么让我们讲‘封面’了。”王冬元深有体会地说,“平时被我们忽略的封面,其实蕴涵着丰富的图像语言,而这需要用发现的眼光去观察。封面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有序观察,发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封面”研究带动专业成长

  封面课的教学目的是什么,封面与教材内容有哪些联系,需要设计的教学环节有哪些,让学生了解到什么程度合适……带着这些问题,王冬元和她的同事们开始深入研读新版教材。

  “作为教材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封面值得教师去深入研读,从而进一步了解编者意图,了解教材全貌,领悟其特点。”据五侯中心校校长刘永成介绍,作为北京市义务教育教材建设基地校,学校一直鼓励教师通过深度研读教材,落实新课标,实现专业成长。“起初,教师中普遍存在对教材把握不准确,不理解编者意图,课堂教学片面、机械等现象。”

  在北京教科院专家的带领下,学校确立了研读京版数学教材封面的小专题,通过审读教材、在学生中问卷调研、专题研讨、课例交流等方式,使每一位教师有了全新的认识。“研读封面是我们构建新型课程资源观的一次有益尝试,对教师活用教材、优化教法、加强学法指导、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契机。”刘永成说。

  “有些教师觉得天天面对教材,看不出新意。其实,对于教材,教师应该做陌生人。”北京教科院课程中心教材室主任暴生君认为,教师只有抱着每天发现新问题的心态去解读教材,才有助于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通过一次次学习,我发现新教材不但色彩丰富、图文并茂,还将各种数学元素融入日常生活中,真实的学习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这些都有助于我上好这节课,我更有信心了。”王冬元说。

  “五侯中心校的教师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做法值得借鉴。”暴生君认为,封面就像一扇窗户,直观地呈现教材丰富的文字、图像资料;封面是很好的范例,通过图示的方式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发现探究;封面以丰富的图像语言拓展教材的内容,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可能;封面最直接体现教材编者的理念,直观地呈现了教材编者对课程标准的认识。教材的封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一本教材编写的高度,通过研讨教材封面,教师能够快速掌握新课标要求,领悟整套教材的风格和特色,把握教学的基本方向。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研修活动,鼓励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通过深入研读教材进行知识再整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升课堂效率。”刘永成说。

来源: 现代教育报 作者: 记者韩莉 编辑: 巫婧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