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消费频道 > 消费警示
信用卡输错三位码仍支付成功 在外刷卡保护好卡片信息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5-23 14:26:24

  信用卡网上交易输错三位码仍可成功支付引质疑

  提醒:须警惕网站安全性以及网上支付验证方式

  近日广州白领王小姐在使用广发银行信用卡购买机票进行无卡支付的时候,不小心输错了卡片背后三位码,但是居然也支付成功了,而面对王小姐对卡片安全的质疑,银行客服人员表示这与网站选择的验证方式有关。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在内地会要求商户的pos系统验证后三位码,但是不少不正规的网站和国外的一些网站则没有严格验证,因此持卡人除了保护好个人卡片信息,在网络进行无卡支付的时候一定要警惕网站的安全性。

  银行客服称:三位码并非必须验证项

  在广州某事业单位工作的王小姐近期计划在8月份去泰国旅游,昨日,正当她登录航空公司网站订票时却发生了一件蹊跷的事情。

  “当时我用广发银行的信用卡购买机票,按照亚航页面的提示,分别输入了信用卡卡号、卡片有效期以及后三位,但是买完之后我拿出信用卡一看,发现我将最后一位数‘3’错误输成了‘8’。”王小姐告诉记者,她当时很紧张,正准备给银行客服打电话,但瞬间就收到了银行的短信,告知这笔交易已经成功,也就是说,王小姐的账户上已经被扣除了一千多元的机票钱。

  “这也太蹊跷了,不是说一定要通过后三位才能处理划款吗?为何输错了还能成功消费。”王小姐表示,当时航空公司的网站也显示她购买成功,并出具了相关行程单。

  虽然成功购买了,但是王小姐还是很紧张,她拨通了广发银行信用卡中心的客服电话,客服人员告诉王小姐,系统里确实是确认了王小姐已经支付成功,对于输错三位码却能成功支付,该客服表示,这与网站的验证方式有关,由于境外机构消费验证的手续不一样,有的机构可能只验证卡号和有效期。

  为此,王小姐感到更为担心了,“现在连后三位码都不需要了,这张卡还有什么保障?”

  延伸:无卡支付 三位码或成盗刷工具

  记者了解到,不少网站在订机票等消费上,只要是按照要求填写了身份证号、信用卡号和有效期以及信用卡背面的“后三位验证码”,无需输入设置的密码,确实是可以消费和订票,因此,不少机构和专家曾经建议消费者要将自己的三位码保管好,不要轻易泄露出去。

  但是事实上,这种无卡支付的方式在生活中并不少见,且成功利用信用卡背后三位号码盗刷的情况也较为多见。此前,沈阳一位贾女士就在卡和密码都在的情况下,被人在19分钟内盗刷了近1.2万元。

  疑问:为何不用 后三位验证码就能扣钱?

  记者了解到,信用卡的后三位码是安全交易码,“一般来说,信用卡背后的三个数是唯一的,用来识别个人身份,而且输错了一般是无法支付的。”某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中心工作人员小陈告诉记者。

  “我之前在一个国外网站购买机票好像也没有要求输入三位码。”另一位广州市民伍先生告诉记者,“不知道是不是和网站不同有关。但如果是这样的话,卡片丢失了就更没有保障。”

  但是根据王小姐的表达,航空公司网站是要求她输入了相关三位码的。

  为此,记者咨询了某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中心负责人廖先生(化名),廖先生表示,网站的支付窗口和POS机连接,如果POS机设置不需要输入安全码的确是可以不输入安全码的。“POS机设置需要输入安全码则框内要输入,POS级设置不需要输入安全码,则可忽略框的存在,因此输错也能成交。”

  信用卡安全如何保障?

  对于专家的这个解释,不少持卡人表示十分不理解。“那就是说,就算是不需要三位码,别人也可以使用我的卡片信息进行消费。那还有什么安全可言?”王小姐表示。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这种状况也并非信用卡本身的问题,廖先生表示,这和国内、国外对信用卡使用设置的验证有关,目前来说,国内默认规定的POS机都设置成需要输入安全码,但是这一做法在国外就不好控制。

  提醒:除密码外的卡片信息一定要保管好

  此外,与克隆卡不同的是,获取持卡人卡号、后三码、有效期等更为方便,而不少持卡人往往以为自己掌握密码等信息,因此对后三码、有效期等的保护会比较疏忽,专家建议,不少诈骗犯罪集团通常会买通消费单位人员,在持卡人不经意的消费以及“回答问题”中,将后三码、“有效期”等重要信息不知不觉地泄露出去,因此只要有信用卡,都要妥善保管这些项目,在外刷卡切记将卡片保留在自己视线里。

来源: 人民网 作者: 记者 李婧暄 编辑: 陈苹苹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