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迎“六一”苦练汇演 孩子们累得住院了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5-18 17:22:29

图片源自网络

  日前,湖南沅江市有一位网名叫“佳”的小学生,在网上给当地的教育局长写了封公开信,说为了迎接“六一”,学校安排小朋友排练节目,搞文艺汇演,这让他和同学们“很烦躁”。据悉,为了迎接“六一”,全国各地的很多学校安排小朋友排练节目,搞文艺汇演,引起了学生和家长的不满,有部分学生甚至因为排练太过劳累住院就医。

  呼吁让娃娃们好好休息

  msllong:让娃娃们好好休息啊,形式主义害死人呀!

  网易石家庄市手机网友:现在的小孩真的好不容易,这样的童年有什么好值得怀念的?

  网易青岛市手机网友:学校就不能简单点,前一天不布置作业,给孩子放假一天,好好休息一天?

  网易湘潭市手机网友:我们这排个节目还得请人教,一个舞蹈五六千,最终都是摊派到参加跳舞的孩子身上,每人得出200元。

  怀念也曾有欢乐的“六一”

  他们都说我智商低:我记得我小学的儿童节是玩游戏赢糖果吃的。

  网易杭州市网友:我们是每个班出一个游戏,然后每个教室玩个遍,用积分换糖果,能有很大一堆,捧都捧不下!

  委屈老师其实更累

  gugu560:其实老师也不想排什么节目啊!老师也累好不!

  今天没有昵称:“六一”如果说单纯放假那是不是也失去它本身的意义了?单纯放假和周末有什么区别?有些人其实很矛盾的,如果真直接放假,某些家长又说了:“六一”学校也不好好搞点活动,真懒啊!我觉得“六一”应该让孩子一起快乐玩耍,一起做点游园游戏,分点奖品,让孩子吃吃玩玩,比排练一场节目要省力,又不讨人嫌。

  网易泰州市手机网友:都是演给领导看的,苦了学生和老师。

  质问是六一节还是领导节

  网易广东省广州市手机网友:到底是儿童节还是领导节?

  网易山西省晋中市手机网友:为给学校脸上贴金不顾孩子们。这哪是孩子的节日啊。

  hzs111090:我小时候也一样,“六一”连开两天运动会,提前一个月就练团体操,第一天表演完就在操场坐小板凳一动不许动,连坐两天,因为学校要精神文明的称号,中午不许回家,都带饭在操场坐着吃,晒得晚上回家洗脸都疼得要死,每次“六一”都噩梦一般,小时候我最害怕的事就是过“六一”。

  反驳吃这点苦就受不了?

  网易广东省网友:这又是家长们在抱怨吧?累点怎么啦,就算生个小病又怎么了,就是平常累得太少,你们的孩子迟早毁在你们自己手上。

  网易哈尔滨市手机网友:放羊式“六一”?孩子吃一点苦喊声累都报道,过几年孩子都供起来不成?瞅瞅人美国日本的孩子,和咱不是一个档次,三国里边刘备孙权都是牛人,干吗被曹操吞了,儿子不行啊。

  (小强整理、感谢网易网友)

  点评

  “六一”不该是应试教育的延续

  唐伟:时下的过六一节方式,已经成为应试教育的延续。无论对于学校还是学生来说,似乎都成了一种额外的负担。学校为了营造过节的氛围,就会例行组织演出,而节目往往以任务分摊的形式,分配到各个班级和学生头上,成了他们又一项“学习任务”。如果过节采取“素质教育”的方法,这种情况便可以避免。一方面,学生在日常就会接受较多的特长的教育,平时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排练和演出,自然就不会有“临时抱佛脚”的仓促感;另一方面,在素质教育成为常态的情况下,学生的选择机会将会更多,学校的方式也会更加丰富,能够尽量顾及大部分人的需求和感受,过节就会成为乐趣集中释放的平台。

  校园活动要摆脱“媚上”习气

  周稀银: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学校举办的各类活动好像都“铁定”了一个方向:即“台下学生三年功、只为台上领导一分钟”。如果领导不来看就不举办,如果领导退场就马虎收场,这般利益观,再好的活动也失去了意义。我相信,孩子们一旦明白了学校这个“最高理想”,他们还能那样兴趣盎然吗?他们又能从中获得多少收益?

  我们不排除有领导授意下的各类比赛,甚至也有事事都主动“检阅”的领导,但我们学校素质教育验收制度的过度“媚上”,当是将领导置于不仁不义位置的一大根源。素质教育的成果绝不是一场比赛、两场表演,如果我们的检验方向变自上而下为自下而上,更多孩子就会从轻松愉悦的比赛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益,身心健康也会得以润物细无声的保证,这岂不是比领导台上观看一分钟更有意义、更具价值?

来源: 羊城晚报 作者: 编辑: 刘彩娟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