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东方“达沃斯论坛”之称的太湖文化论坛,今天在杭开幕
昨晚,论坛执行主席、秘书长严昭柱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今天,太湖文化论坛第二届年会在杭州开幕,500位来自世界各地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界的专家学者参会。有着东方“达沃斯论坛”之称的太湖文化论坛,这次为啥把举办地选择在西子湖畔,这次年会的主题是什么?它会给杭州带来什么?
昨晚,太湖文化论坛执行主席、秘书长严昭柱接受了本报的专访。
太湖文化论坛
是一场中外学者专家的圆桌会
记者:严主席,您好,请您先给我们介绍一下太湖文化论坛,它所关注的重点是什么?
严昭柱:你好。太湖文化论坛,成立于2008年3月12日,是经国家民政部批准的全国性民间社团组织,参照达沃斯论坛的模式和经验,论坛每两年举办一届年会,并且已经实现了“南博鳌,北太湖”的高端对话格局。
太湖文化论坛,所关注的重点是中外文化交流,也可以说是一场中外学者专家的圆桌会,因为它聚集了中外很多顶尖级的学术专家学者,大家坐在一起,共同讨论人类文化,而在这个过程中,太湖文化论坛还起着让世界听见中国声音,让世界真正了解中国和中华文化的作用。
这次在杭州举行的是太湖文化论坛第二届年会,会议的主题是加强国际合作,建设生态文明。
选择西子湖畔
因为杭州是生态文明的样本
记者:太湖文化论坛这次为什么选择在西子湖畔召开呢?
严昭柱:哈哈,这个问题问得好。说明我们太湖文化论坛还需要扩大宣传,让更多人去了解它。太湖文化论坛,之所以取名“太湖”是因为首届年会在苏州太湖边召开,所以就以会址命名论坛。但并不是说,太湖文化论坛只能在太湖召开,我们还想过以后要把年会开到欧洲去,而它依然叫太湖文化论坛。
这次选择西子湖畔杭州,也是有原因。当时,这届年会主题确定是生态文明后,我们理事会就开始讨论开会的地点,很多人提到了西湖、千岛湖、西溪湿地,因为在我们看来这些都是生态文明的样板;把这个想法和浙江交流后,地方政府也非常支持,两方面一拍即合就定在杭州了。当时还有朋友开玩笑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注定第二届年会肯定要在杭州开(哈哈)。
生态环境需要科技
更需要文明素质
记者:随着自然环境的恶化,社会各界都非常注重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已经成为一个流行的词汇,类似的论坛、大会也非常多,这次太湖文化论坛和它们有区别吗?
严昭柱:这个疑问我们也关注到了,当时我们在邀请一个专家学者的时候,他们也有这样的疑问,但当我们解释完太湖生态文明论坛的时候,他们纷纷表示愿意参加。
以往的生态论坛,往往关注的是一些技术性、专题性的话题,比如说如何减少污染、如何处理垃圾等等,这基本上都是一个科研的会议。但是这次太湖文化论坛我们强调的是生态文明,这是一个文化的会议。
生态科技很重要,但是单纯地依靠科技,很多问题依然无法解决,所以就需要提高人的素质。生态文明多了两个字“文明”,就多了一层意思,要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态文明素质,从源头上减小人类生存对生态的破坏。
交通拥堵
也是生态文明问题
记者:请您谈谈对杭州这个城市的印象?
严昭柱:之前我说过,之所以这次选择在杭州举办太湖文化论坛第二届年会,就是因为杭州在生态文明方面拥有较好的先天条件。
但是,和国内很多城市一样,杭州也面临着很多问题,这么多人往城市涌,人多了、车多了,问题也来了。今天傍晚5点半,我的同事在萧山机场下飞机,本来准备赶着到世贸君澜酒店开会,但我们一直等到晚8点半他才到,所以只能改成晚餐会。
从机场到酒店,30多公里,其中三分之二路程是高速,半小时就能走完,但剩下的10公里走了1个半小时。这就是问题,表面上看是拥堵问题,但说到底它也是个生态文明问题,城市就这么大,道路就这么多,人人都买车,道路变成停车场也就是迟早的事情了。
我希望通过太湖文化论坛第二届年会,能让更多人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当今中国,一定要找到生态和发展有机结合的道路
胡小伟来杭州已经有10多次,他说,每次来,都有不同的感受。
在他看来,浙江是一个经济发达省份,但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如何保护好生态,一直是个现实问题。比如,西湖边已经盖了好多的高楼,也搭建了一些违章建筑,影响到了西湖的自然风景。后来,杭州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一些影响美观的高楼被拆除,违章建筑得到遏制,西湖现在是越来越漂亮了。除了西湖,杭州也开始重视湿地保护,西溪湿地的保护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由此可见,政府对生态保护的意识已经提升到了一个高度。
胡小伟说,其实早在几千年前,中国先人就认识到保护生态资源的重要性。“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胡小伟说,古人的这句话,其实说的就是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切不可竭泽而渔。而中国的农耕文化,其实讲的也是可持续发展。
“所以在当今,我们一定要找到生态和发展的有机结合。”胡小伟说,“同时,我们也应增强文化的自信、自觉,把我们的环保理念传播出去。”
实现中国梦,生态文明很重要
黄志澄跟钱江晚报很有渊源,20年前,他曾接受过本报的采访。
在太湖文化论坛的筹备会议上,黄志澄讲到了“从生态文明角度看第三次工业革命”。他说,前两次工业革命,为人类发展工业文明奠定了基础,但也产生了严重的后遗症,从而诱发了各种生态危机。
他认为,前两次工业革命都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不断消耗资源,却忽视了自然资源的再生产能力,忽视了自然环境对废物有限的降解能力,造成对人类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
“资源的减少以及环境的恶化,如雾霾天气的困扰,其实也正倒逼着我们,要走新的工业化道路。”黄志澄说,仍采用“先污染后治理”的老办法,不可能治愈前两次工业革命的后遗症。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将强烈要求改变工业文明的发展模式,实现向新的生态文明过渡。
黄志澄说,实现中国梦,生态文明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应占领制高点,进行技术创新,并动态跟踪这些技术。有些技术可能刚开始对生态的影响是正面的,但今后是不是还是这样呢?“第三次工业革命,它应当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
在杭州,自然得到了最大的尊重
来自美国的学者琼·休斯顿关注人类与社会发展研究,在这个领域,她已有27本专著。她最早于1983年就来过杭州,那是她第一次来中国,后来也去过中国许多个省市。“我来过杭州多次。这些年中国的变化真的太大了,杭州也是,和我1983年来看到的已经完全不一样,是一个非常现代化的城市了。”她一直感叹。
这一次她应邀参加太湖论坛,几天前就来到了杭州,并且已经游览了杭州的许多地方:除了环游西湖之外,还去了雷峰塔、老城区和一些寺庙。她还知道关于西湖的民间传说《白蛇传》的故事。在这次论坛上,她将做“面临生态变化下的人类与社会发展”为主题的演说。
“杭州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城市,这里的美食也很棒。而且,杭州与中国一些城市不同的是,它是一个生态友好的城市,这里的自然环境和人居环境和谐相处,自然得到了最大的尊重。”她对杭州的城市生态给出了很高的评价。
少开车少吃肉,都能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自然资源学副教授克里斯汀·甘博格来自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资源经济学与食品政策教研室。这是他第一次来中国,也是第一次来杭州,所以只来得及从汽车上对这个城市匆匆一瞥。不过,他很期待接下来的两天,他将会有机会了解这个美丽的城市。
本次论坛上,他的演讲主题将围绕“在世界生态危机的背景下,如何有责任地行动起来”进行。在他看来,中国经济这些年的发展速度很快,但是也因此而造成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从而造成对自然资源的巨大消耗和对环境的巨大压力。“面对生态危机,我们每个人都要从自己做起,想到自己对环境所应有的责任和行为的后果。比如说,可以少开车,或者少吃肉,都能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你并不一定非要选择过一种很低水平的生活,但是可以选择更绿色的生活方式。”
西湖丝绸,是发展中国家的产业榜样
“和中国一样,越南在国际经济舞台也扮演着世界工厂的角色。贸易的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带来机遇,同时也带来矛盾,比如城市越来越拥挤,淳朴的乡村变成连片厂区。大家放弃传统去了工厂上班,原来的手艺活面临失传,如果有一天工厂不在了,那么乡村的人就可能失去谋生技能。”参加论坛的Lan女士说。
Lan女士来自越南一个非政府机构,她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越南乡村传统手工业的保护和推广工作。在杭州,她欣赏到精美的西湖丝绸和刺绣,并了解到这些传统工艺品已经行销全世界,她为此深受鼓舞。
“原来,发展中国家一样能摆脱世界低端产业链的束缚,创造高附加值的高端产业。”Lan女士说,她要把美丽的丝绸带回越南,并向当地传统纺织业者讲述丝绸的故事,鼓励他们把越南的民族工业复兴、传播到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