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中国未成年手机网民过亿 超六成10岁前“触网”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5-17 10:54:37
 
制图:蔡华伟

  近日,一份调查引发热议:全国约1亿未成年人使用手机上网,超六成10岁以前“触网”。同时,另一则新闻让不少中国家长心有戚戚:英国年龄最小的平板电脑成瘾症患者,仅仅4岁。看到自己的孩子也正与平板电脑和手机打得火热,家长们忧心忡忡。

  “网瘾”、“屏幕依赖”,这些在信息时代出现的副作用越来越明显。生理危害的可能、心理封闭的风险,让家长们不得不绞尽脑汁与屏幕斗法。斗法如何得法,控制如何有度,这是摆在中国家长面前的新难题。

  

  小学一年级学生玩手机玩出老茧,全国约1亿未成年人使用手机上网

  刚刚21个月的柚子宝宝,已不知不觉迷上了玩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最开始是偶然当玩具给她抓着玩,不知怎么就被她摸到窍门了,里面有几个小游戏都会打开,还会自己点动画片看。”柚子的妈妈有点苦恼,“这对视力发育肯定不好。”

  类似的纠结,有大约1亿左右的家长感同身受近日在沪举办的“机遇与困惑:全媒体时代的教育”公益论坛上,一份《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引发热议。根据该《报告》,我国九成以上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超六成10岁以前“触网”,全国约1亿未成年人使用手机上网……

  智能手机,已成为未成年网民上网最重要的终端。可以预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和低龄人群手机持有比例的提升,手机上网还将加速向低龄群体渗透,其便捷性、隐蔽性使得家长对孩子的上网管理更加困难,对孩子的学习、生活造成的影响显而易见。

  陈来秀是上海市闸北区第三中心小学的心理老师,在她看来,“小学生相对中学生而言,手机上网的频率要低一些。我们学校800多个学生,还没有上课时被老师没收手机的。”但也有极端例子:有一个一年级的孩子,特别喜欢玩手机游戏,除了近视之外,手指上都玩出了老茧。

  “学校没法要求孩子不带手机,毕竟和家长联系接送,还是有手机方便些。”在陈来秀眼中,全媒体时代的来临无法阻止,除了顺势而为,别无他法。毕竟,即便是她所在的小学,“持有手机的孩子已有约三成。”

  

  亲子沟通匮乏致未成年人转投“屏幕保姆”,“触网”年龄提前

  专家分析,未成年“手机网民”的泛滥,家长需要负重要责任。

  “很多家长为了安抚吵闹的孩子、打发时间,习惯性地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递给孩子……”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吴国宏坦言。

  “以前找‘电视保姆’,现在找‘手机保姆’。”陈来秀说,手机成瘾,与此前的电视瘾、网吧瘾“一脉相承”,都是一种精神慰藉与情感的依赖。“如果孩子的精神生活丰富,亲子沟通流畅丰富,孩子就不必在虚拟世界寻找安慰。”陈来秀强调,孩子是家长的镜像,“家长制造了问题,不能说是孩子的不对。”

  客观来看,青少年长期使用多媒体终端,的确存在隐患。吴国宏直言,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弱,容易沉溺其中,对网络信息特别是不良信息缺乏判断力。更重要的是,人与机器的互动多了,与社会的互动势必减少,“越来越多的宅男宅女,需要把眼睛从屏幕上抬起来,多看看周围的人和生活。”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曾在调研后公开表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触摸屏更便于低龄儿童操作,大大提前了未成年人“触网”和“触屏”的年龄。

  吴国宏分析,“这些电子产品激发了孩子的探索欲,又能满足他们想要掌控的心理需求,实现一个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做不到的对周围世界的操纵。”正因如此,很少有孩子经得住诱惑。

  

  缓解屏幕依赖不能靠“堵”,要明确使用界限、待之以平常心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用手机上网,对未成年人而言,也未必就是“洪水猛兽”。

  “任何东西都需要适度。”吴国宏认为,只要把握好度,类似的多媒体终端反而可以“促进儿童在特定阶段的感知发展、动作发展以及认知发展。”

  进入全媒体时代,学生的学习方式悄悄地发生变化。上海市教委基础教育处处长倪闽景就举例说,自己的女儿现在读高一,对心理学非常感兴趣。课余时间,女儿在网上扮演一位心理医生的角色,倾听网友烦恼,并在网络上搜索、整合有效的疏导办法,吸引了很多粉丝。“如今,多媒体也成为教育资源的一部分。”

  陈来秀的QQ好友中,有家长也有孩子。有一次,一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留言说,“考了99分,非常郁闷。”陈来秀赶紧去做心理疏导。“我们要发掘全媒体的优势,比如,在表达心境、宣泄情感方面,网络就是很好的渠道。”陈来秀说。

  事实上,上海也在做探索。如上海广播电视台,以一档《超级家长会》电视栏目为主体推出移动应用客户端,提供适宜未成年人使用的专项网络产品和服务,比如提供上海教育地图,可以即时查找周边学校和办学特色;比如计划在中小学考试升学季推出专业的择校、填报志愿在线指导,暑假期间推出“好习惯签到”等。

  "堵’是堵不住的。但科学技术永远是中性的,关键看怎么用。”技术进步势不可挡,是专家们一致的观点。

  “如今的家长,不像现在的孩子一样从小接触这么多高新技术产品,这是一个教育的新课题。客观来讲,我们的经验还不足以应对技术的飞速发展,因此,这一代家长肯定会焦虑。”吴国宏提出,最理想的态度是“不要焦虑,不要把这种负面的情绪继续传染给下一代。”

  而专家们提出的对策也殊途同归,那便是“立规则”。如吴国宏便认为,“家长可以放轻松,但有根弦一定要绷紧,那就是决不能没有监控地让孩子随便玩,最好是把它变为亲子互动的一种,将其作为教育的有益补充,以平常心替代‘矫枉过正’。”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 曹玲娟 编辑: 刘彩娟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