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黄金大跌“中国大妈”被套 专家:金价仍将下行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5-17 08:56:12

  昨日,黄金价格跳水,再次跌破1400美元大关,一度跌至每盎司1368美元,曾因疯狂购买黄金而一战成名的“中国大妈”如今风光不再,惨被套牢,最惨者被套高达28%。专家分析指出,金价下跌主要是受“美联储可能提前退出量化宽松”消息的打压,预测未来黄金仍将延续震荡下行的走势,再度下跌的可能性较大。

  黄金大跌套牢“中国大妈”

  4月份,国际黄金价格一度跌破1400美元大关,最低跌至每盎司1321美元。随后,中国、印度等地民众抢购黄金,金价开始反弹,收复1400美元大关。这一过程被称作“中国大妈”打败华尔街大鳄,“中国大妈”也因此一战成名。

  但好景不长,金价在稍作反弹后再次暴跌,16日,国际金价再次跌破1400美元大关,一度跌至1368美元每盎司。金价的走低令“中国大妈”们风光不再,惨败套牢。

  上海黄金交易所的数据显示,4月金交所的出库量同比增长了300%,相当于去年全年出库量的1/4。其中,4月22日到4月26日是黄金成交量最疯狂的一周,金价的加权平均价格为292.01元/克,也就意味着大部分人以该价格买入了黄金,而16日上海金交所的黄金收盘价已降至278.7元/克。据媒体估算,部分抄在“山腰”上的“中国大妈”普遍被套7%-25%,如果算上回购的手续费,被套幅度超28%。

  分析称美元走强打压金价

  对于此次黄金下跌的原因,北京黄金交易中心首席分析师张磊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黄金下跌主要是受美联储可能提前退出量化宽松消息的打压,同时近期美国、欧洲等股市连续创出历史新高,这对于资金有不小的吸引作用,不少资金从黄金市场逐步流出,从而导致金价走势下行。

  值得关注的是,在金价走低的同时,美元指数则走势强劲,昨日大幅上涨,创出近10个月的新高。分析指出,由于包括黄金在内的大宗商品是以美元计价的,随着美元的上涨,此类资产将进入下行通道。与其它大宗商品不同,黄金本身是不产生经济价值的。随着美元指数的走强,黄金的牛市或将终结。

  分析指出,此前黄金大牛市的主要动力在于美元的持续走弱,其间欧债危机、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被调降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随着金融危机过后美国经济出现复苏以及各发达国家逐步削减债务规模,像过去几年的大规模货币宽松政策将会逐渐减弱,这在很大程度上将会打压金价。

  5月10日,美联储方面传出消息,称美联储官员们已在筹划退出QE的策略,当局计划通过谨慎、随时可能暂停的步伐来削减债券购买规模,但相关措施启动的时机仍在讨论中。市场普遍预期,“虽然具体时间还不明朗,但是市场都已经预期QE退出是早晚的事情。”

  黄金或将延续震荡下行走势

  对于未来黄金的走势,张磊表示,目前黄金还会在继续消化做空的动能,金价仍将延续自1920美元高点之后震荡下行的走势。虽然金价在以中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的实物买盘后出现了一个反弹,但在实物买盘的疯狂结束之后,短期之内没有出现一些利多因素的因素,而美元指数、欧美股市走强对黄金市场产生不利影响,将导致金价呈现继续下跌的趋势。

  对于已经被套牢的“中国大妈”们,张磊建议,“不要再有摊薄成本的想法。一般国内投资者都喜欢在高位被套时,等价格下跌的时候再买一些,以摊薄成本。但是,在黄金市场不能再沿用股票的操作思路,否则会有更大亏损的可能性。”

  张磊表示,对于购买金首饰、金项链等消费需求来讲,金价的波动不会有明显影响。对于中长期的投资者,投资黄金是为了抵御未来不确定性的风险,也不必理会黄金价格短期的波动。

  但对于出于短期投资需求的人来讲,金价短期之内还会有下行的风险,建议尽早对手中看多的产品进行风险控制。同时,由于手续费的成本比较高,建议投资者不宜过度频繁进行操作。

  此外,市场分析人士认为,黄金具有保值和避险功能,但保值功能不意味着黄金价格只涨不跌,或者必然是短期下跌、长期上扬。在美元走强、国际机构做空心理的背景下,金价再次下跌的可能性较大,不建议普通投资者长期持有大量现货黄金,建议投资者密切关注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动态动向,把握黄金走势基本依据,即“弱美元,强黄金;强美元,弱黄金”。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作者: 李金磊 编辑: 陈苹苹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