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烧烤店对虫子需求量较大 一些人偏爱吃蚂蚱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5-16 09:39:32

  核心提示:生活中,很多人被虫子“欺负”过,如被蜜蜂蛰、被蚂蚁咬,但有一些人喜欢养这些虫子,还有一些人喜欢吃这些虫子。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鼓励人类吃虫养虫。包括我们常见的毛虫、蜜蜂、蚂蚁、蟋蟀等。

  资料图片

  长春光复路庆丰大厦内的卖虫摊位记者马兴威摄

 

  生活中,很多人被虫子“欺负”过,如被蜜蜂蛰、被蚂蚁咬,但有一些人喜欢养这些虫子,还有一些人喜欢吃这些虫子。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鼓励人类吃虫养虫。包括我们常见的毛虫、蜜蜂、蚂蚁、蟋蟀等。

  烧烤店对虫子需求量较大

  15日,记者在长春市光复路庆丰大厦内发现卖虫的摊位,有蚂蚱、知了、水甲虫等,种类繁多。“买啥样的虫子?我们这种类很多。”摊主一边说着,一边从冰柜中拿出十几种虫子,都是装在包装袋中。摊主表示,虫子的价格一般都比较贵,可以零售或者整盒卖。“蚂蚱中等大小的25元一斤,大的35元一斤,蟋蟀40元一斤。”摊主说。

  记者发现,来买虫子的顾客并不多,摊主表示,一般人都不敢吃虫子,只有少数喜欢吃的人或者是烧烤店才会来买,烧烤店对虫子需求量较大。“这种东西烧烤店卖的比较多,大家都觉得挺新鲜的,想尝试一下,而且味道还不错。一般吃虫的方式以油炸或者烧烤居多。”摊主说。

  一些长春市民偏爱吃蚂蚱

  在大家食用的虫类中,以蚕蛹最为普遍,一些长春市民还偏爱吃蚂蚱。

  “买蚂蚱的人比较多,他们说蚂蚱吃起来比较香,很多人小时候就吃过。”摊主说。

  记者又走访了附近的饭店和烧烤店,很多商家表示,除了蚕蛹,蚂蚱算是卖得比较好的。“我小时候就吃过蚂蚱,烤完之后吃口感很脆,味道也不错。来这吃虫类的顾客,很多人都点烧烤蚂蚱。”一家烧烤店的老板说。

  昆虫蛋白质含量超禽畜肉

  吉林省健康协会副会长宋恩来表示,昆虫蛋白质含量很高,是一般肉类、鱼类的两倍多。可供食用的虫类的蛋白质含量虽超过禽畜肉,但脂肪含量却比禽畜低许多,食用后不会引起胆固醇含量的升高。此外,一些虫子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有些甚至还可以治病。很多女性就是因为这些虫子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才慕名而食。

  “但同样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昆虫身上带有许多种病毒、细菌和寄生虫,一般的烹饪加工方法如油炸、做汤很难彻底杀灭。而且这些病菌有些是人类尚未发现的,人体对此没有免疫功能,可能会引起严重的传染病,大家在食用时一定要注意卫生安全。”宋恩来说。

  调查

   20人中仅4人有过吃虫经历

  “您吃过虫子吗?”15日,记者针对长春市民吃虫现象进行调查,20人中仅有4人有过吃虫经历。大多数人听到这个问题后都是一愣。“虫子?我可不敢吃,看着就吓人,而且也不卫生啊。”市民吴女士摇着头说。

  赵先生说,他小时候有过吃虫的经历,“那时候小,跟几个小朋友在乡下吃过蚂蚱和蜻蜓,都是烤着吃的,味道还不错,现在不敢吃了,谁知道那里有没有细菌啊。”

  董先生表示,他吃过几回虫子,但是觉得价格有点贵。“我吃过蛾子,在烧烤店吃的,还挺香的。我也想过自己买点回家吃,但是价格太贵了,一袋虫子卖100多元。”董先生说,还有就是卫生问题是现在不吃虫子的重要原因。

  部门说法

   是否可以贩卖?工商局称国家没有明确规定

  这些虫子是否允许贩卖呢?长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光复路市场管理分局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国家没有明确规定是否可以贩卖虫子。

  “很多人买的虫子都没有经过卫生防疫检查,而且,商家买虫子的渠道我们也不知道,很可能存在卫生安全问题。我们觉得大家还是少吃或者不吃为好,一旦虫子含有病菌对人身体造成伤害就不好了。”工作人员说。

  怎样卫生防疫?

   食监局并没有给出明确答复

  对于虫子要怎样卫生防疫的问题,长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却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如果是市民的问题,我们会转到具体的业务部门来解答,如果是媒体采访,有接受采访的程序。你们需要出示记者证和单位介绍函才能找人帮你们解答。”工作人员说。

  随后,工作人员又表示,这类问题属于食品处的人负责,目前食品处的人都下乡检查了。“他们什么时候回来不知道,所以没法解答。”工作人员说。

   

   

 

来源: 东亚经贸新闻 作者: 记者 马兴威 编辑: 陈苹苹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