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乎乎的煤炭通过提炼,生产出甲醇蛋白和脂肪酶,附加值提升上百倍;氧化铝生产中废弃的下脚料,提炼出金属镓,年增加收益上亿元……这是2012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和《经济半小时》栏目曾经播出的生动画面,也是三门峡转型发展结出的硕果。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三门峡近年来强力实施大通关、大交通、大商贸、大旅游和高新技术产业“四大一高”战略,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高新产业规模化,走出了一条具有三门峡特色的转型发展之路:万元GDP能耗和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比五年前下降36.98%和69.95%,GDP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达到了五年前的2.23倍和2.5倍。一升一降标志着三门峡正摆脱传统资源型城市“高进低出”的发展模式。三门峡市的转型实践,被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国内主流媒体深度报道,被评价为“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缩影”,被授予“中国城市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示范城市”。
一、科技创新引领转型升级
三门峡市是我国重要的贵金属和能源开发、生产基地。2008年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使依托资源发展经济的模式难以为继,该市立足主动转型、尽早转型、加快转型,以摆脱发展路径依赖、跳出“资源陷阱”。
(一)以创新明确转型发展思路。坚持创新驱动,加快结构调整,强力实施“四大一高”战略。一是加快“大通关”建设,构建经济转型开放通道。在黄河金三角四市率先建成中国三门峡海关、中国三门峡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国家铝及铝制品质量检验中心三大通关机构,三门峡国家果品与果蔬汁检测重点实验室正式获批。二是加快“大交通”建设,改善经济转型基础条件。积极推进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形成以209国道、侯马至十堰高速、即将建设的蒙西铁路为“三纵”,以310国道、郑西高铁、陇海铁路、连霍高速为“四横”的“三纵四横”交通体系。三是加快“大商贸”建设,调优经济转型产业结构。建设国内一流的区域性商贸中心、物流中心和金融中心。三门峡商务中心区被确定为河南省三个商务中心区示范区之一;建成投资超20亿元的“金三角”建材物流港等大型物流项目;与省工行、农行等五大银行签订五年战略合作协议,总金额1075亿元。四是加快“大旅游”建设,培育经济转型支柱产业。积极构建以三门峡市区旅游极核为主的五个旅游板块,深度开发中流砥柱、函谷关等传统景区,加强黄河公园、黄河丹峡等新兴景区建设。建立沿黄九省区“黄河之旅”旅游联盟和“9+1”合作模式,确立了三门峡黄河旅游核心城市的地位。
(二)以创新驱动传统产业升级。以打造“郑洛三工业走廊”为契机,重点围绕能源、黄金及有色金属加工、铝工业、煤化工和林果加工五大传统支柱产业,加大技术改造,加快转型升级,推动传统产业由“傻、大、笨、粗”向“高、精、特、优”转变。2012年全市实施亿元以上工业升级项目55个,完成投资187亿元,开祥化工1,4丁二醇等29个项目建成投产。义煤集团利用煤炭生产出甲醇蛋白和脂肪酶,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三门峡东方希望铝业公司在氧化铝中成功提取金属镓,成为世界上镓产量最大的企业。富元果胶公司从果汁生产废渣中提取高附加值产品果胶及果胶铋,占据了全国80%的市场份额。
(三)以创新促进高新产业发展。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出台《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十条意见》,建成省级研究中心49家,省级院士工作站1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培育高新技术企业72家,形成了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群。三门峡产业集聚区被确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2012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44.7亿元,增长28.6%。三门峡速达纯电动汽车三大核心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2011年国家环保部颁布的五个科技进步一等奖三门峡占据两个,科技进步对该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3.9%,高出全国8个百分点。在第三届中国自主创新年会上,三门峡荣获“最具成长性创新型城市”殊荣。
二、转型升级推动科学发展
通过大力实施科技创新,三门峡的转型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科技创新支撑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经济增长势头强劲,质量效益显著提高。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148.8亿元,增长12.1%;地方财政总收入105.5亿元,增长1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37.7亿元,增长23.6%;在工业用电量下降7.6%的情况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
(二)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前沿地位初步确立。按照省委省政府“三门峡要打开、建好河南‘西大门’”的要求,该市已经由边缘变为前沿。2012年,全市人均财政总收入4729元,比河南省和“黄河金三角”其他三市人均分别高出1239元和2137元;人均GDP达到5.1万元,分别是全国、河南省和“黄河金三角”其他三市平均水平的1.34倍、1.70倍和2.15倍;人均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18万元,分别是全国、河南省和“黄河金三角”其他三市平均水平的1.57倍、1.99倍和2.79倍。《中原经济区竞争力报告》表明,三门峡市综合排名跃居全省第五位。
(三)高新项目带动提速,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全市实施亿元以上项目560余个,加快推进中金集团黄金产业园、同人铝业10万吨铝合金铸件等一批龙头项目,3~5年内将形成黄金深加工、铝精深加工、煤化工、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等五个千亿元产业集群,成为带动和支撑三门峡转型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四)民生改善效果明显,幸福指数持续提升。投资12亿元建成了“黄河金三角”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设施最先进的国际文博城,投资2.5亿元建成全省一流的中心医院病房楼。2012年,全市各级财政民生支出98.7亿元,占公共预算支出的7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2.4%和14.1%;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0.79%,居全省第一;被确定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市,连续两届被授予“全国综治优秀市”称号。
三、科学发展带来经验启示
三门峡市科技创新引领转型发展的实践,不仅是三门峡的转型发展之路,也是中西部资源型地区的转型发展之路,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
(一)要克服畏难情绪,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我省大部分地方以资源性产业为主,依靠科技创新改变资源依赖是条有效途径,但实施起来却比较困难,因而便不同程度地产生了畏难情绪,导致缩步不前。与全省大部分地区比起来,三门峡的科技基础比较薄弱,但他们敢于迎着困难上,坚定信心走下去,从而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也显示了三门峡市委市政府的远见卓识。在这方面,我省很多地方应向三门峡学习,要真正树立起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二)要科学选择技术创新的方法途径,进而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三门峡既注重自主创新,更注重协同创新,坚持以我为主,建立起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13个院士工作站居全省前列。三门峡的企业十分注重获取和掌握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几个成规模的在技术上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的项目,技术产权都属于三门峡企业。由此想到,河南要想改变产业层次不高、经济效益不优的状况,就必须牢牢把握创新环节的主动权,从而取得核心技术的所有权,才能进而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三)要全力打造技术创新的载体和平台,使之成为企业创新的推进利器。平台既包括研发投入、研究机构、服务体系等创新平台,这方面三门峡努力做好引导和服务工作;平台也包括技术成果应用的平台,这方面三门峡的工作更为出色,有的院士一年中能有半年时间在三门峡工作,看中的就是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平台。该市打造的五个千亿元产业集群和五个百亿元产业集聚区,成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要载体和技术研发与生产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平台。借鉴三门峡的做法,资源型城市转型,应以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为目标,汇聚各项创新要素,集成各类创新资源,加快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建设,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