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7年,中国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最高殿堂的大门再度开启。历经望穿秋水的层层审查,最终,1943处文物荣登国务院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而在这份弥足珍贵的名单中,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衢州占据了10席。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给已经启动文化强市建设一周年的衢州,再次注入了强心剂。
当然,沉浸在欣喜的同时,公众也在拭目以待,晋升文物大市的衢州,将如何续写国宝传奇,在有效保护的同时实现合理利用?
周宣灵王庙
龙游民居苑
【欣喜】
新晋的10处“国保”6处在龙游
“五一”假期刚过,国家文物局官方网站公布的一份文件,让衢州文物保护工作者兴奋不已。
这份长达126页的文件,正式发布了经国务院核定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共1943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衢州入选达10处,数量创历史之最,分别是:建于宋至清时期的龙游小南海石室(龙游),建于明代的古建筑关西世家(龙游),建于明代的古建筑绍衣堂和横山塔,建于明至清时期的古建筑群鸡鸣山民居苑(龙游),建于明至清时期的古建筑吴氏宗祠(衢江),建于明至清时期的古建筑三槐堂(龙游),建于清代的古建筑周宣灵王庙(柯城),建于清代的北二蓝氏宗祠(柯城),建于清代的三门源叶氏民居(龙游),建于明至清时期的南坞杨氏宗祠(江山)。
记者注意到,新晋“国保”序列的衢州文物中,有6处位于龙游县,其中既有已成为著名旅游景区的小南海石室(龙游石窟)和龙游民居苑,也有静卧在乡间山野的三门源叶氏民居。从年代上看,历史最悠久可以追溯到宋代。从类型上划分,以古建筑类文物最多。
公开资料显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对不可移动文物所核定的最高保护级别,第一批国保名单公布于1961年,截至目前,全国共有国保单位4295处。
而在此前,衢州仅有孔氏南宗家庙、衢州城墙、龙游舍利塔、江山三卿口制瓷作坊4处“国保”单位。此次陡增10处,原因何在?
对此,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对媒体表示,“数字不是我们考虑的重点,每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都是严格按照标准,遵循程序,评选出来的。”
励小捷解释说,第七批国保单位数量之所以比任何一次都多,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是各级地方政府文物保护意识及文物资源利用的需求日益增强,各地的申报热情高涨,最初申报项目总量高达5000余处,是历次最多的。其二,本次评选是在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后进行的,“三普”中新发现有价值的文物直接纳入到了第七批国保单位名单。目前,国保单位总数为4295处。这个数字乍看不小,但与76万余处文保点基数相比,就显得很小,仅为0.56%;另外,我国的国保单位数量与其他文明古国相比也不高,比如埃及由中央政府管理的文物古迹有2万余处。
【考验】
妥善处理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
“热烈祝贺周宣灵王庙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位于市区下营街的周宣灵王庙内,红彤彤的条幅高悬殿内,透露出这座古老庙堂的兴奋之情。
事实上,在见证荣升“国保”满怀自豪之情的同时,衢州文物保护工作者也在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考验——今后如何守望国宝传奇?
据了解,衢州此次入选“国保”的不可移动文物,之前都已公布为省级文保单位,近年来陆续进行过修缮,保护现状总体较好。
而依据相关要求,作为国保单位,在文保管理上必须尽快实现“四有”要求,即划定、公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建立完善记录档案,设立保护标志和必要的保护机构,明确保护责任,实现保护管理工作的日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新国保单位的保护工作,国家文物局也已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做好统筹规划保护维修,不断强化安全防护,推动宣传展示利用,妥善处理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经济发展等关系。
对此,市文物局局长黄韬表示,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在积极宣传新国保单位的同时,更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形成保护和利用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并尽快建立健全区域统筹市县联动的管理机制,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真正的挑战在于后续保护”,此间也有业内文物专家指出,困扰国保单位的最大难题是理顺“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不少国保单位纷纷面临开发利用,而一旦开发超过了文物承受能力,就是破坏。
也正因如此,此次入选“国保”的龙游石窟和龙游民居苑,成了备受关注的焦点。作为“文旅融合”的先行者,它们都是当下热门的旅游景区,处于“保护与开发”的风口浪尖。
知情人士表示,龙游石窟开发初期,由于缺少必要保护,民间高涨的开发热情,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破坏情况。后纳入政府管理后,在国内外有关专家的帮助和指导下,龙游石窟才开始实施科学有效的保护。
具体措施包括:恢复石窟的原生状态,对核心区域的居民进行搬迁,限制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对石窟的影响和破坏;建立监测系统,对石窟的温湿度、洞窟的稳定性、裂隙的发展情况进行监测;制定保护性的石窟抢险加固方案,投入巨额资金对龙游石窟进行抢险加固,保护石窟的整体稳定性;与国内外的科研机构和院校合作,开展石窟风化、石窟稳定性方面的研究工作等。
而在龙游民居苑,尽管门禁森严,却仍在今年春节期间发生古建筑牛腿失窃案,虽然赃物在很短时间内就被追回,但安保工作无疑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速览】
领略衢州新晋“国保”的魅力
●小南海石室(龙游石窟):
位于龙游县小南海镇,现存石室总数超过50座,平面多呈方形。石室中留有石柱,壁上有铁钎凿痕。石室用途莫衷一是,可能是古代石矿遗址。
●关西世家:
悬挂“关西世家”横匾的杨氏宗祠,位于龙游县横山镇天池村杨家自然村,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整个建筑由前厅、后厅两部分组成,坐东朝西,三开间。
●绍衣堂和横山塔:
绍衣堂和横山塔都位于龙游县横山镇横山村,前者建于明洪武年间,后者建于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绍衣堂坐北朝南,砖木结构。横山塔八面七层,楼阁式空心砖塔,高30余米。
●鸡鸣山民居苑:
位于龙游南郊鸡鸣山,占地面积100亩。除鸡鸣山原有的鸡鸣塔外,现有古建筑“高岗起凤”、“翊秀亭”、“巫氏厅”、“汪氏民居”、“邵氏小厅”、“灵山花厅”等。
●三槐堂:
位于龙游县横山镇天池村儒大门自然村,为王氏宗祠。建筑坐北朝南,总体布局前后共五进,并设戏台、厢房,平面呈“丁”字形。
●三门源叶氏民居:
位于龙游县石佛乡三门源村,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建筑傍山建造,坐东朝西。原有建筑五座,现存“芝兰入室”、“荆花永茂”、“环堵生春”三座主体建筑及庭院、花园、池塘等,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
●吴氏宗祠:
位于衢江区云溪乡车塘村,建于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建筑坐东朝西偏南,平面呈方形,为四面厅形式,前厅有戏台,占地810平方米,后厅的梁栿背呈扁月形,棱形柱,具典型的明代建筑特征。
●周宣灵王庙:
位于衢州市区下营街,俗称孝子庙,南宋时为纪念孝子周雄而建。现建筑为明代重建,清代重修,坐东朝西,有门厅、正殿和后殿。其通面宽19.1米,通进深43.7米,硬山顶。门厅后原有戏台,现存藻井装饰,其额枋上雕人物故事及凤鸟。
●北二蓝氏宗祠:
位于柯城区航埠镇北二村中心,是我省保存最为完整的畲族宗祠,蓝氏家族曾在此有过宏大的祭祖仪式。该宗祠始建于明崇祯年间,面积为650平方米,建筑工艺精湛,布局合理。整座建筑用料粗大,雕梁画栋,帽梁叠顶,雕刻极为精细。
●南坞杨氏宗祠:
位于江山市凤林镇南坞村,分内外祠堂两座。内祠堂位于村落中心,约建于明末清初,前后三进,包括砖雕门楼、前厅、中厅及后厅等,不设厢房。外祠堂位于村口,建造时代稍晚于前者。前后三进,包括门厅、中厅、后厅及两侧厢房等。
横山塔雄姿
小南海石室(龙游石窟)
绍衣堂
杨氏宗祠之外祠
蓝氏宗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