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顺父母、奉养双亲自古以来就被视为子女的应尽义务。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许多子女长年在外,如何行“孝”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外地工作,漂泊异乡,多数人一年到头也难得回家,与父母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当子女们在陌生的城市为生活打拼时,远在家乡的父母却日渐老去。
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舆论普遍认为,呼唤孝道,呼唤感恩,更多地关注父母身体健康和晚年生活,比买件衣服、送一束鲜花更重要。
母亲节成促销噱头商家打“温情牌”
早在母亲节一周前甚至更早以前,各地商家、电商网站就已准备好以“感恩母亲节”、“回馈母亲”为主题的各种促销活动,并在显著位置推出。
记者在淘宝、亚马逊、当当、京东等知名购物网站上看到,和母亲节有关的促销活动均放在网站最重要的位置,大打“温情牌”、“感恩牌”。促销商品涉及金银饰品、女装、珠宝、名表、化妆品乃至家用吸尘器。
各地鲜花市场亦随着母亲节的临近迎来又一轮旺季。据媒体报道,康乃馨、百合两种花的价格全面上涨,较去年同期也有所提高。花店老板也对这个传统鲜花旺季早有准备,许多花店提前20多天就开始母亲节促销宣传,“五一”过后就开始接受鲜花预定,并提前增加进货量,做好充足准备。
也有一些较为“新潮”的儿女选择带父母出去旅行,作为节日礼物和对父母的回馈。此外,近年来,一些私立医院也会在母亲节推出促销活动,呼吁关爱母亲健康,并适时地推荐部分健康体检项目。
在母亲节之际,给妈妈送一束鲜花,买一件平时她舍不得买的衣服,或者送上贵重的珠宝玉器,成为许多人的选择。部分年轻人因为工作繁忙,连买礼物的时间也没有,干脆给妈妈现金。
年轻人工作压力大少有时间照顾父母
究竟有多少人记得“母亲节”这个节日?还是仅仅是商家的促销“噱头”,为卖出更多的商品使用的策略?
据调查,约六成接受调查的人不知道母亲节。两成接受调查的人知道母亲节,但不知道是哪一天。在知道母亲节人的当中,只有50%的人表示会在母亲节给妈妈送礼物。
中新网记者调查发现,在接受采访的人中,给母亲送出的礼物各种各样,主要为食品、衣物等较为实用的物品,以及药品和保健品,但其中的多数人选择的是“直接给钱”,只有极少数人会送“鲜花等浪漫的礼物”或者“妈妈喜欢的东西”。
记者采访了十余名外地来北京工作的人,所有的人都没有与父母住在一起——其中的多数人没有自己的房子,与别人合租或住在单位宿舍里。另有在本省工作的人,能保持1—2个月回一次家的频率。多数人半年至一年回一次家,一年中见到父母的次数不超过3次。
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小刘已经结婚并买了房子,但父母年纪已大,早已习惯了家乡的生活,不愿意到北京来。再加上语言不通,就算搬到北京和孩子一起住,生活上也存在诸多不便。任职于高校的小祁每年有寒暑假,但家乡远在新疆,她告诉记者,“一年最多回两次家”。
而在大城市里奋斗的年轻人们,即使父母搬来一起住,平时工作繁忙,压力太大,也极少有时间能够陪伴在父母身身边,很难照顾到父母的感受。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参加工作以后,一年中能见到父母的机会只有长假和年假这样的机会。有些供职于服务行业的人甚至三五年都回不了一次家,能否陪伴、照顾父母的时间越来越少。
尽孝心不只在节日父母最需要的是陪伴
母亲的生日是哪一天?母亲的身体怎样?这些问题,恐怕很少有人能够答得上来。
从小到大,母亲记得孩子的每一次生日,每一个节日,甚至记得你的每一次生病,某一年摔伤留下的伤疤。却很少有人记得母亲的生日和属于母亲的节日,很少有人知道母亲身体怎么样,最需要什么。
在母亲节到来的时候,选择一种礼物送给母亲,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补偿。一束鲜花、一件衣服、几分钟家长里短的闲谈、一句“妈妈,母亲节快乐”,表达的不仅是亲情和感恩,更是母亲眼中的“懂事”和“关爱”。
在采访中,中新网记者发现,几乎所有人都回答每周至少会给父母打一次电话,部分人2—3天会打一次电话,问候父母、汇报近况或闲谈家常。与此同时,多数人不了解父母的身体状况,据调查,仅有20%的人表示会带母亲去做健康检查。
今天,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长年在外工作,家里剩下的是老人和孩子,以致许多地方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的问题十分突出。这些空巢老人一年到头能见到子女的时间大都只有春节那几天,其余的时间只能尽量照顾自己,“不给孩子添麻烦”。对于在外奋斗的子女而言,对父母首先是赡养的责任,其次才是更深层次的关爱。
在中新网记者问到“母亲节会向妈妈表达爱吗”的时候,大部分人表示“会打电话”,或者“送礼物”。至于会不会明确地表达“爱”,部分人没有明确回答,部分人回答“会表达,但不会说出那个字”,或者“不会,家里没这种习惯”。
在商家为又一个节日的到来而“摩拳擦掌”准备迎接业绩上升的时候,母亲节不应仅仅成为促销的噱头。对于年纪渐大、步入晚年的母亲而言,礼物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个节日听到一句“母亲节快乐”,重要的是儿女在繁忙的工作中多抽出一些时间陪伴在他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