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杭州市长河高级中学请来浙江大学化学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唐睿康,给高一高二1000多名同学做了场讲座,说说自己的成长经历。唐教授逻辑清晰,快人快语。他说自己从小不是好学生,初中经常考倒数,高中学习也只是中等水平,今天能成功是因为扬长避短,找对了方向。
长河高中毛伟民校长说,高中生考大学,常根据成绩选专业,对未来没有规划。这次学校请来各领域的专家,作为学生的成长导师,每月一场讲座,让学生接触名家,了解各专业领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激发学习动力。接下来,学校还会邀请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蔡天新、浙江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罗卫东、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方剑乔、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陈贵才等,为学生做讲座。
高中最重要的不是学知识
唐教授介绍自己,1995年本科毕业,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以下是部分讲座内容。
我不是个好学生,甚至可以说是差生,因为初中常考全班倒数,高中努力奋斗,才到中等水平。那时候,我说自己的理想是当科学家,大家听了都会笑。和在座的同学都一样,我就是个普通人。在高中参加化学竞赛获奖,保送南京大学。当时我不喜欢化学,也不知道梦想是什么。但父母和老师都看到了我的长处—化学好,把我领上这条路。逐渐有了成功,我才慢慢热爱起来。之后,我30多岁成为长江学者,发表不少论文,有自己的实验室。
说这些,是想告诉大家,在学习基础学科的过程中,要清楚认识到学习的意义。现在高中生学知识,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不是用来解决问题,高中最重要的不是学知识,而是弄清自己的未来在哪里,梦想是什么,要将自己对未来之路的思考和自己高中三年的学习结合起来。
举个例子。前两年暑假,我的实验室里来了一位美国高中生,他对化学有兴趣,想弄清楚化学究竟是什么,日常工作是怎样。前后在实验室里待了1个月,天天提问,还指着实验结果告诉我,有个步骤我做错了。虽然是他的理解错误,但他敢于提问。回美国后,他要申请大学,虽然SAT成绩挺差,但收到麻省理工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多所名校offer。
这样的学生,和一个高考状元让我选,我肯定选前者,因为他已经看到自己的未来,并为之努力。
不要没到起跑线就累趴下了
和国外的教育比,国内的教育观是这样的——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中国孩子从家里跑出,跑上赛场,以最快速度赶到起跑线,人都累趴下了。但是欧美国家的孩子,都是轻松走到赛场,等到发令枪一响,拼尽全力。这两种人,你说谁能在跑道上获胜?
和起跑线的严要求比,国内大学宽松。不少家长对孩子说过:高考要好好考,到了大学里就能玩了。而我恰恰相反,因为弄清了未来方向,我的大学非常刻苦,大一利用别人玩的时间,我赶了上来。后面三年,我拼命学习,就把别人甩在了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