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上市公司年报发布收官,上市公司招待费用引起媒体广泛关注。其中,中国铁建以8.37亿元的业务招待费雄踞榜首。公司年报显示,中国铁建2012年净利润同比增长8%,达到了85亿元,但业务招待费也高达8.37亿元,相当全年净利润的10%。
据统计,2012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中,除中国铁建业务招待费达到8.37亿元外,中国交通建设、中国水电、上海建工、葛洲坝、中国北车、中煤能源等5家企业的招待费也都超过了1亿元。
从统计来看,招待费用居前的大多是国企。一方面,目前我国部分国企,特别是央企体量大、业务多,招待支出相应也会比较大。另一方面,高达近10亿元的招待支出,还是提醒我们,在管住政府部门“三公”经费的同时,也要管住国企的招待支出。
根据上市公司有关规定,业务招待费一般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等活动中,用于接待应酬而支付的各种费用,包括对外联络、公关交往、会议接待、来宾接待等所发生的费用。
会计专业人士表示,业务招待费在所得税计征中,最高只能扣除实际发生额的60%,一些公司为了避税,还将部分客户与供应商的请吃、送礼列入会议费等支出,以此在税前进行全额扣除。也就是说,部分上市公司的业务招待费用,比对外公布的数额实际还要大不少。这一点,在中国铁建公司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得到了印证。
事实上,国企作为全民为某一个地区的公共资产,无论是不是上市的公众企业,其高管薪酬与招待费用都理应接受监督。国企作为一种经营主体,其开展业务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招待支出,但其数额需要得到有效约束。
管住国企的吃喝费用,首先需要完善企业的公司治理,加强内部监督。国企要制定严格的接待支出标准,在预算制定中要严控招待费用支出的总额。在目前国企已普遍完成股份制改造,并成立了监事会、外部董事等内部监督机构的情况下,监事会和外部董事要对过高的招待费用提出整改意见,严格监督招待费用报销的过程,对不合理的支出和过高的数额要坚决说“不”。
其次,国企要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信息披露中要尽可能细化招待支出。目前政府“三公”经费的披露在日渐细化,但国企年报的招待支出仍然非常笼统,让外界几乎无从监督。国企,尤其是上市的国企,理应更为详尽地披露相关支出,赢得公众和股东的支持。
最后,国资委和相关纪检监察部门要强化对国企相关招待费用支出的监督。国资委作为出资人,在限制国企高管薪酬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还要强化对招待费用支出的监督。招待费用容易滋生国企高管的腐败堕落,中石化原总经理陈同海的职务消费曾一度高达每天4万元以上,对招待费用过高导致的变相腐败行为,纪检部门还需介入督查、严厉查处。特别需要警惕的是,在目前政府“三公”经费日益受到约束的时候,纪检部门还需关注,是否存在部分政府官员“三公”消费向下属或被监管企业“摊派”、报销的现象。
应该说,招待费用是企业维护与客户、供应商等外部关系的必要支出,但是仅仅依靠扩大招待支出来维护产业链上下游的关系,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从根本上讲,国企作为各个行业的龙头企业,理应更多地依靠先进的技术、优质的服务来赢得良好的外部关系。同时,国企作为有社会责任的企业,更不能通过招待支出获取特殊的政府资源和政策优势,谋求企业和个人的不当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