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消费频道 > 消费曝光
“中国大妈”遭遇“黄金生锈”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5-06 11:27:24

  这段时间,“中国大妈”这名号可谓如雷贯耳,仅10天,用1000亿人民币,瞬扫300吨黄金。

  但还没看清金价是否升值的未来走向,最近频频曝出的“黄金生锈”事件,已经让热情高涨的“中国大妈”忧心忡忡。

  网友“一只小巴哥”和“April_沫”先后在微博反映,买的福星娃娃吊坠和做嫁妆用的千足金镯子居然生锈了。

  “黄金生锈”,究竟是质量问题引发,还是消费者买到了掺假黄金?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当做嫁妆的千足金镯子

  藏在保险箱里一次未戴居然“生锈”了

  祝女士是“黄金迷”,家里已有300克黄金。半个月前,因为金价下跌,祝女士又特意跑去商场买了几件金饰,并庆幸自己“抢到了”。

  不过,最近的她有点小烦恼。

  “最近听说了好几件‘黄金生锈’的事,我活了几十年,以前真没听说过,现在有点担心,自己买的黄金万一生锈,不是就不值钱了?”祝女士说。

  祝女士的忧虑并非空穴来风。

  去年12月,北京的沈先生发现家中的9999元宝金出现红斑、锈迹,而这款元宝金是他一年多前花了14900元购于王府井大兴店中国黄金专柜。

  无独有偶,4月11日,网友“April_沫”在微博反映,她在商场周大福专柜买了一个福星娃娃吊坠,戴了一年不到,发现黄金吊坠居然“生锈”了。对此,周大福官方微博的回答是:“在佩戴过程中,如果黄金与含汞化妆品内的汞接触,会形成白色合金。”

  然而,网友“一只小巴哥”遭遇的“黄金生锈”更加“离奇”——买来做嫁妆的千足金镯子,保存在保险箱里,一次未戴,居然也生锈了。

  商家称黄金不会“生锈”

  保养不当或工艺残留是成斑主因

  黄金到底会不会“生锈”?商报记者带着疑虑走访杭城内周生生、周大福、六福、老凤祥等多家品牌金店,得到的回复基本一致:黄金不会“生锈”。

  几家品牌金店的销售人员说,自己品牌出售的黄金绝不会有品质问题,更不会掺假。出现斑点一方面可能是保养不当,另一方面是黄金饰品工艺复杂,需要60多道程序,在工艺上处理不干净而导致的污渍,但绝不是品质问题,通常这些斑点用火烧一烧就很容易清理掉。

  六福品牌的销售人员说,最近是听到蛮多关于黄金生锈的案例,但是相信并不是黄金本身品质的问题,而是在放置或佩戴时不小心沾上了一些化学物品,像含铁或汞等元素的物质,没有进行及时清理,导致黄金表面出现红斑、白斑等。

  黄金不像很多人所想的那么“坚强”

  除了长斑还会褪色

  在业内人士看来,几家金店销售人员所说的理由确实成立。

  与黄金打了13年交道的业内资深人士老杨和杭州大厦钟饰珠宝俞经理均表示,黄金本身不会“生锈”,但如果是保养不当或者在工艺处理环节有化学残留,一段时间之后,很有可能会出现白斑、红斑或者类似锈迹的东西,即使是放在保险箱,也是一样。

  “但是这些污渍比较好清理,因为是附着在黄金表面,到门店进行清理也不会影响黄金本身的含量与品质。”老杨说。

  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黄金珠宝质量检测中心主任刘之平说:“即使是9999的黄金,还有0.01%是其他的杂质,出现氧化或些微斑点都不是什么稀奇的事。”

  事实上,黄金确实不像很多人所想的那么“坚强”,也会出现不少问题,最集中的有三类——

  白斑:黄金长白斑,95%是因为消费者佩戴黄金时接触了含汞的化学物质。而汞又是很多人体增白剂的主要元素之一。消费者使用含汞化妆品或保养品时,纯金表层就可能会变成咖啡色、灰白色或银白色,像很多医务工作者以及使用化妆品的消费者佩戴的黄金饰品就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另外5%是因为黄金与银或铂金等饰品相搭配染色所致。不仅液体之间会互溶,固体与固体之间也会互溶,如果是由于这种原因所导致的白斑,一般可以用专门的工具进行刮除。

  红斑:黄金长红斑是黄金表面与含铁物质相接触,或是很细小的铁屑或钢屑进入到黄金饰品的凹槽中,长时间与氧气和水接触,就很容易产生红色的氧化铁。

  褪色:汗液与化妆品是导致褪色的最重要原因之一。人的汗液99%是水分,另外1%左右是人体内的废物及有害物质,如氯代物、乳酸、尿素氨等。这些物质与黄金首饰中的银和铜接触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氯化银和硫化铜,并呈现深黑色的化学盐。这些化学盐有时候还会从黄金首饰上掉落,污染佩戴者的皮肤,在皮肤上留下十分明显的黑色污迹。

  黄金手链车内放了几个月长出白膜

   “罪魁祸首”是新车内的脏空气

  杭州大厦钟饰商场主任黄伟表示,黄金出现白斑、红斑的情况比较常见,很多消费者也已经见怪不怪,像杭州大厦,每个月都会碰到一两个消费者上门来清理黄金斑块。

  不过,黄伟遇到过一起“黄金投诉”事件,有些“离奇”,所幸最后是虚惊一场。

  当时来投诉的是一位30多岁的男性消费者,气急败坏地拿着一款20多克重的某品牌黄金手链到店里,声称买到了假黄金。

  消费者说,黄金手链打算买来送人的,自己从没有佩戴过,一直放在车里保管,但是过了几个月却发现手链表面全部蒙上了一层白色薄膜。

  黄伟回忆说,当时大家都觉得很奇怪,一般黄金出现白斑、红斑都算正常现象,但大面积甚至整条手链变成“白色”,确实比较罕见。

  由于消费者坚持认为自己买到了假黄金,商场最后陪同消费者一起到市检测中心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黄金没有质量问题,检测站的工作人员猜测可能是黄金手链长时间存放在新买的车里,车内空气不太好,含有较多的金属元素,与之反应而产生了白色薄膜。最后,通过专业维修人员的清理,黄金手链完好如初。

  在业内人士看来,黄金也挺娇贵,消费者在使用化妆品或喷香水时,最好能把黄金饰品拿下来,如果嫌麻烦,那在涂抹或喷洒的时候要注意,尽量用手进行遮蔽。

  存放时也要多用心。比如有些人习惯把金器放在保险箱内,但要注意,放置时最好用软布或者绒布进行包裹,避免与铁质的保险箱直接接触。黄伟说,曾经有一位消费者,买的千足金手镯直接放在铁质的保险箱里,几个月之后手镯出现泛红迹象。

  一旦出现白斑、红斑等问题,建议消费者到专业门店进行维修。虽然每家品牌金店的保修服务有所不同,但基本上都会提供终生清理服务。

  业内人士并不建议消费者自行处理出问题的黄金,以免出现不必要损失。比如针对白斑,因为汞相对容易挥发,一般用火加热使之挥发出来即可,但如果消费者自己在家里用煤气或打火机处理,因为加热不完全,饰品反而会变黑。如果是黄金与银或铂金等饰品相搭配染色出现白斑,可以用专门工具刮除,但如果消费者自己操作,因黄金质地较软,处理不当很容易导致饰品变形或磨损。“而对于红斑,用稀酸便可以去除,但若是酸的搭配比例不当,会对黄金产生一定的腐蚀。”

  当然,防患于未然就最好了,建议消费者每半年到专业门店进行保养。

  消费者若对购买的黄金有疑虑

  杭州有两个地方可以“验明真身”

  对于有消费者单凭黄金表面斑点就判定黄金是假的,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黄金珠宝质量检测中心主任刘之平认为这样的推测有失偏颇。

  目前,人们习惯上根据成色的高低会把熟金分为纯金、赤金、色金三种。经过提纯后达到相当高的纯度的金称为纯金,黄金一般指达到99.6%以上成色的纯金。

  而我国对于足金的含金量要求是990%,千足金则是999%,甚至还有999.9%的高纯度金。

  由于“金无足赤”,纯度再高的金条、金饰都含有杂质,国家对于杂质内是否含有钨、铱等元素并未作出明确规定,并不是说金条内含有钨、铱等元素就是不合格的,关键还是要看最后的含金量。

  “如果仅仅只是凭黄金表面有斑点,就判定黄金是假的,会有失偏颇,最终要鉴定黄金真假,还是要到相关的检测机构进行鉴定。”刘之平说,“消费者如果对所购的黄金有所怀疑,可以到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黄金珠宝质量检测中心和浙江省黄金珠宝检测中心进行检测,不过需要出具购买的凭证,另外还需支付相应的鉴定费。”

  黄金饰品保养小建议

  1.洗洁精的化学物质会改变金子的色泽,所以做清洁工作之前最好脱掉金饰品。

  2.避免直接与香水、发胶等高挥发性物质接触,否则容易导致金饰褪色。

  3.游泳时要去下金饰,以免碰到海水或池水后,表层产生化学变化。

  4.保管的时候要用绒布包好再放进首饰箱,避免相互摩擦损坏。

  5.黄金比较软,容易变形,所以不要拉扯项链等饰品,以免变形。

  6.佩戴后的金饰常因污渍及灰尘的沾染而失去光泽,此时,只要将金饰置于中性洗洁剂以温水浸泡并清洗,再取出拭擦干即可。

  7.最好不要与银和铂金进行搭配佩戴,以免互相染色。

来源: 每日商报 作者: 编辑: 陈苹苹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