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教育频道 > 教育新闻
南京大学本科教学“三三制”改革采访纪行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5-02 11:27:50

  四月的古城金陵,春光明媚。走进依山傍水的南京大学仙林校区,灰色调建筑群透出古典美,也透出这所江南名校的学术底蕴。

  尽管是百年老校,南京大学在推进改革上却不遗余力。从2009年秋开始,南大推行新一轮本科教学改革,赋予本科生在各个发展阶段更多的选择权。南大校长陈骏介绍,新方案包含“大类培养、专业培养、多元培养”三个培养阶段,以及“学术专业类、交叉复合类、就业创业类”三条个性化发展路径,重在构建一套更加灵活、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框架。

  如今,南大“三三制”已实行了四年,第一轮毕业生即将“出炉”。在南大,我们重点探访了“三三制”改革。

  冷门与热门,引发生涯规划理性选择

  生科院的芮正琴是一位“不安分”的学生,到大二的时候她突然发现自己忍受不了闷头做研究的日子,向往创业和外面的世界。因此,从大二开始她选修了大量商学院和哲学系的课,不再当一个纯理科的学生。芮正琴获得了非常大的空间,现在还在主持一个国家级大学生创业项目。“如果不是‘三三制’改革,我可能会在转系的折腾中,耗尽自己的兴趣与动力。”芮正琴说。

  在南大,所有课程的开放和丰富的课程资源,不仅给学生带来了重新选择人生的机会,还让他们能够接触到相关专业权威教师和资源。“危机管理”的授课教师戴万稳就成为很多“芮正琴”的创业导师。

  周正一是数学系的超级“优等生”,他自己组建系拔尖班的同学读书会,目前已拿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直博的全额奖学金。得益于“三三制”改革,他在大二就修完了大学四年所有的数学课,开始做自己想做的事——精研数学、骑车去西藏。而学校不仅给他一路绿灯,还针对这部分拔尖学生开设了一些高难度的研讨课。

  使学生能有更多机会按照自己的愿望学习和发展,是“三三制”改革的初衷。

  南京大学教务处处长陈建群告诉记者,本科教学改革的争议焦点在于,越来越多的学生面临就业,但旧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只是单一地为培养专业研究人才服务。是不是存在一部分学生在“陪公子读书”?在大学寻找自己想要的课程,不仅是乔布斯的愿望,也是中国每一个大学生的愿望。

  “三三制”的两个“三”分别指学生经过“三”个培养阶段,形成“三”条发展路径。首先,本科生进校不再戴专业“帽子”,而是以院系为单位进入“大类培养阶段”,学习通识通修课程,完成新生的适应性转变和学习性转变,为专业学习奠定基础;其次,学生经过自主选课,满足某个专业的“专业准入标准”后,进入“专业培养阶段”,这个阶段为学生提供各专业最核心的学科专业课程,各院系重构专业教育知识体系,提炼课程模块,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与空间;再其次,学生进入“多元培养阶段”,进一步明确自身发展方向,学校提供针对不同发展路径的个性化课程模块。学生一方面须达到相关的“专业准出标准”要求,另一方面还可以从“专业学术类”、“交叉复合类”、“就业创业类”三条发展路径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个性化成才通道。

  陈建群说,与个性化培养相对应,学校实行三个“百分百”政策,即课程百分百开放、专业百分百开放、发展路径百分百自由选择,使学生能够拥有课程、专业和发展方向的选择权。学校要求每个专业建立“准入”、“准出”标准,学生只要满足专业“准入”标准,即可获得选择心仪专业的机会;只要毕业时能够满足专业“准出”标准,都可以从该专业毕业。

  “三三制”教学改革和三个“百分百”政策实行后,学校起初也担心会出现新问题,例如学生专业选择意愿与专业建设发展存在矛盾,热门专业人满为患,而冷门专业学生转出增多。为此,学校出台了多项举措,通过导学机制,让学生从自身的兴趣、能力、特长以及对人生发展的规划出发选择专业;通过开辟第二专业,对某些热门专业单独组班进行教学,鼓励学生跨专业、跨学科学习。目前,通过院系专业的深度介绍、高水平教授为新生授课、各项导学及第二专业学习等辅助措施,学生对专业的了解更为深入,专业选择更趋理性。

  

 [1] [2] 下一页
来源: 中国教育报 作者: 记者唐景莉缪志聪通讯员罗静 编辑: 巫婧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