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升学成为家长的“心事”,很多家长甚至成为“焦虑妈”——这并非虚言,而是上海不少家庭的现实问题。昨天(24日),由《东方教育时报》承担的课题《上海市中小学生分学段家庭教育指导研究》发布结果:55.4%的孩子处于小学高年级阶段家长对孩子的升学表示焦虑,51.8%的家长感觉家庭教育“力不从心”。
“起跑线”抢跑,负担越来越重
课题组对本市16个区县46所学校的学生家长进行配额抽样问卷调查发现,家长们的焦虑,自小学初始阶段甚至更早就已开始。
这样的现象,也可以在杨浦区幼小衔接课题组前天公布的实践调研结果中得到印证:由于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不少学前阶段的家长带孩子花大量时间用于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课外学习。54%的孩子在入学前能读拼音,认识300字及以上的孩子占总数的34%,会算术加减法的占86%,学过英语的占66%。
选择越来越多,烦恼越来越多
“你是否对孩子的升学问题感到紧张焦虑?”对于这一问题,55.4%的小学中高段(三、四、五年级)学生家长表示同意,这已超过中学生家长对中高考的焦虑程度。
一位小学五年级的家长在调查中透露,为了孩子“小升初”,她每天“泡”在网络论坛和QQ群中,仔细阅读“升学秘笈”。
小学升初中,孩子并不需要考试,多数孩子对口进公办初中,少数孩子选择民办学校。那家长为何反而更焦虑?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研究员包蕾萍分析认为,一方面因为民办初中可以自主选择、多元选择范围较大,家长不想错失机会;另外一方面,“从众心理”造成恐慌,对家长产生“群体压力”。
忙着辅导学习,沟通越来越少
由于不少家长把“家庭教育”定位于学科辅导,但51.8%的家长认为“在家庭教育中,经常感到力不从心”。而且,不少家长在认识方面存在误区。有38.7%的家长表示赞同“班主任建议您的孩子去校外补课对孩子是负责的”。
课题组还调查了亲子沟通时间。选择共同逛街、出游的家长比例,从孩子小学至高中逐步降低,小学起始段时占23.7%,到了高中降到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