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8.26.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教育频道 > 名师名校
浙大小助教和上海文艺女生 恩爱走到一百岁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4-25 09:10:50
 
 

1948年,陈锡臣王梦仙夫妇在杭州合影。

4月22日,陈锡臣的学生们为老师和师母过生日。记者韩丹摄

  老先生陈锡臣,1915年元月6日出生。性格内向,一生钻研小麦栽培,日日田间劳作,桃李遍天下。

  老太太王梦仙,1915年4月22日出生。爱说爱笑,小巧身材,大眼睛,一曲《四季歌》,唱得同周璇一样好。

  尽管记忆衰退,陈锡臣一直记得妻子的生日。

  今年4月22日,王梦仙年满九十九虚岁。浙大华家池畔,老夫妻同庆百岁寿诞。

  年纪最大的学生91岁了

  浙大、浙农大的学生们都来了。

  年纪最大的马岳先生已91岁。最年轻的四位学生40多岁,都是现任浙大教授。他们为老师、师母切开三层大蛋糕,齐唱生日歌。

  今年66岁的女儿王苑来总结父母长寿秘诀——

  华家池环境好。邻里和睦、同事友爱、家庭和谐,“妈妈说什么,爸爸都照做,从来不吵架。”

  女儿说,心态平和乐观很重要,即使在历经纷飞战火和各种运动时,二老也始终以笑容面对孩子。

  还要坚持锻炼身体。陈锡臣年轻时是浙大足球队队员。90岁还下地种菜、摘葡萄。王梦仙原本体质很差,甚至走不出华家池校门。40岁后练习杨氏太极拳,90岁时还能把双腿抬过肩膀,成为“武林高手”。

  儿子陈天来今年69岁,他致辞感谢浙大老校长竺可桢:“1942年我爸爸只是个小助教,工资微薄。接到妈妈来信,却没钱去重庆接她。是竺校长特批了一笔经费,让我爸爸搭上了去重庆的汽车,成全了爸爸妈妈的婚姻。”

  “没有竺校长,就没有我和我妹妹!”全场欢笑。

  穿越大半个世纪的浪漫

  他们同乡,老家江苏江阴,从小相识。

  陈锡臣是农家子弟,父母早逝,读书刻苦。王梦仙是私塾先生的女儿,漂亮聪明,写得一笔好字。他们十三四岁一起考试,他进入江苏南菁中学,她上了上海淞江女中。

  1935年,他考上浙江大学农艺系,来到杭州。她毕业到纱厂当会计,后来成了小学老师。

  同是20岁,她喜欢文艺、话剧;他爱体育、足球。同样向往婚姻自主,常以书信交流。

  直到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两人缘分被炮火阻断。

  1939年,陈锡臣在浙大西迁途中毕业。校长竺可桢以《赵氏孤儿》为例教导学子:当今临敌之际,青年有两种途径报国:一是赴前线杀敌,做程婴;一是在校刻苦学习,今后重建祖国,做公孙杵臼。

  许多同学投笔从戎,他选择留校任教。1940年6月,跋涉2600多公里,浙大抵达贵州遵义。陈锡臣在湄潭农学院担任助教,师从卢守耕、孙逢吉教授,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作物标本区”。

  独自留在“孤岛”上海的王梦仙,则一心想去重庆抗战救国。1939年前后,她和20多位同学结伴西行,一路饥病交迫,走走停停,1942年才到重庆,盘缠用尽。

  在大后方,王梦仙只认识一个人——老家好友陈锡臣。不知又经过多少曲折,她联系上了远在遵义的浙江大学。

  陈锡臣闻讯,疾奔重庆!

  “1942年,重庆很热很热。他来接我……我就跟他回湄潭了。”老太太说。

  木讷的他怎样追求活泼漂亮的王小姐?怎么求的婚?

  老先生不说话,站在一旁笑笑。投向老太太的目光,还跟老照片里一样情真意切。

  去重庆接她,该是他这辈子最浪漫的事。那是只属于他们的罗曼史。

  一对老小孩的甜蜜

  1945年抗战胜利,第二年浙大迁回杭州。夫妻俩从此没离开过华家池。

  从助教、讲师、教授到浙江农业大学教务长、副校长,陈锡臣主持培育了一大批优良小麦品种。

  王梦仙则从此相夫教子,如今,四世同堂。

  老先生还能自己走路。只是10秒钟前听过的事,转头就忘了。嘴里常含颗糖,听大家说,不答话,呵呵一乐,像个老小孩。

  老太太出门要坐轮椅。喜欢和人聊天,有时还能记起尘封往事。一会儿讲上海,一会儿讲贵州,说着说着,打起了瞌睡。

  老先生拍拍她的肩膀,呵呵笑着,拉拉她膝盖上的毛毯。老太太醒了,继续讲故事:“从上海到重庆,一路很苦很苦,走到重庆的时候,是夏天……”

  热闹一天,华家池畔的宿舍楼回到往日的宁静。

  老太太坐在躺椅里眯一会儿,老先生在客厅看电视。

  电视里正转播中超,杭州绿城挑战上海申鑫。杭州队射门,老先生哈哈大笑。上海队射门,同样哈哈大笑。最后上海队连进两球,胜了。老先生喃喃道:“上海,上海。”仿佛看懂了结果。

  老太太醒了,女儿扶她到客厅,打盆热水摆在饭桌上。

  老先生坐到她身边,慢慢拧干毛巾,又放回脸盆里,再拧干……“擦,擦,擦擦。”

  老太太点点头,接过毛巾,缓缓抹了两遍脸。

  他依旧笑着,看着。她又开始讲故事:“他心里想得到你,不会讲出来,不会行动……对的,性情不主动。他不可爱……是可靠。”

 

 
来源: 杭州网 作者: 陈健 编辑: 巫婧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