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消费频道 > 消费警示
饰品店、化妆品店……城隍庙步行街频现劣质"美瞳"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4-23 14:33:00

内衣店偷偷在卖的美瞳。

  “美瞳”是一种装饰性彩色隐形眼镜,戴上它能使双眼看上去炯炯有神,而且眼睛能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因此受到爱美者的青睐。但许多人不知道,早在去年4月1日,“美瞳”就正式纳入了角膜接触镜监管范围,未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书以及相应经营资质证书的商家,是不允许经营该类产品的。

  然而,时隔一年,记者却在海曙区城隍庙商业步行街的众多商户中发现了“美瞳”的身影。这些“美瞳”不但“三无”问题突出、直径远超规定,有的甚至连中文标签也没有。

  买卖较为隐蔽

  前天上午,记者在城隍庙商业步行街发现,虽然“美瞳”宣传纸早已不见踪影,但进店铺一问,不少商家仍在偷偷摸摸出售“美瞳”,饰品店、化妆品店、假发店甚至内衣店都在卖。

  城隍庙商业步行街一楼的一家饰品店内,记者在很角落的玻璃柜里找到了“美瞳”。在另一家店铺里,大量“美瞳”藏于暗格里。“如果不是客人要,我们一般是不拿出来的。”3楼一家内衣店的老板拨开堆放在店铺一角的内衣,向记者展示放在里面的“美瞳”,记者发现这些“美瞳”都是用玻璃瓶装好的,50个一盒。而且除了这个角落,内衣店门口上方的暗格里还藏了不少,再加上之前老板拿出的,这个不大的店铺就藏了足足50多盒“美瞳”。

   “三无”问题突出

  走访中,记者发现,不同品牌的“美瞳”在同一家店的价格几乎一样,但是在不同的店中,即使是同款“美瞳”价格也大不相同,售价基本在35元到100元之间,比正规的眼镜店便宜很多。

  “‘美瞳’虽然牌子很多,但是价格都一样,100元一副,不还价。”一家饰品店的店员向记者推销说,“我们这里牌子很多,各种花色都有,很多客人都来买过。”

  记者仔细观察了一下,这些美瞳品牌不一、颜色各异,产地多以国外为主,并无任何中文注释,而且生产商、生产批号、生产日期等信息也都没有。据记者了解,正规的进口产品是需要经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审查,批准后发给医疗器械注册证书,才能够在中国境内生产或销售,且必须附有中文标志的。

  直径远超规定

  此外,这些“美瞳”的直径也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美瞳”的最大直径为14.5mm,这是有明确规定的,但是这些店家出售的“美瞳”直径却远远超过这个数字:15.8mm、17.2mm和18mm都有。“既然来买‘美瞳’,当然是越大越好,我们店里17.2mm的有很多,本来还有18mm的,但现在都卖光了。”但当问及这样的大小是否符合规定时,一家化妆品店的老板就显得支支吾吾了。

  在城隍庙商业步行街3楼一家假发店,老板推销的底气更足。“这一带卖‘美瞳’,我可以说是第一家了,都卖了四五年了,从来没出过什么问题。”他告诉记者,这些“美瞳”基本都没什么区别,即使是写着韩文、日文的产品其实也都是产自国内的。老板还拿出两本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地记着人名、电话、住址以及订购“美瞳”的型号。“你看,这些都是在我这里订货的人,因为货好,所以回头客很多,尤其是学生。”

  有关部门:劣质“美瞳”损害眼睛将于近期专项整治

  对于城隍庙商业步行街劣质“美瞳”泛滥的问题,海曙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械科的方科长表示,对此他们一直在严查。

  “从前年开始,我们就一直在进行整治,但是因为相关规定中并没有写明如何处罚,所以只能以劝告和清理货物为主,效果并不明显。去年4月1日新规实行,我们和城隍庙商城一起,用LED屏等方式进行了大力宣传,并对3家店铺进行了严厉处罚,很长一段时间内店家都不敢再卖了。近一年内,虽然我们不时在明查暗访,可能一些店家觉得前阵子刚整治过,又开始悄悄拿出来卖了。”方科长表示,在调查中,他们发现这些只写着韩文、日文的“美瞳”多是店家从网上购买,或者是其他人通过上门推销的形式卖给他们的,所以这些“美瞳”的源头尚未查清,这方面工作的开展还是存在一些困难。

  “针对近期发现的问题,我们已制订了相应计划,将尽快展开一次专项整治。”方科长表示,一旦发现店家违规销售“美瞳”,将依法处以5000元至20000元的罚款。同时,他们也希望当市民发现此类情况时,能及时拨打该局的举报电话进行反映,并提醒广大消费者如有购买“美瞳”的需要,应该去正规的眼镜店进行专业的验配,以避免因佩戴劣质的“美瞳”产品而对眼睛造成伤害。

来源: 中国宁波网 作者: 编辑: 陈苹苹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