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旅游频道 > 旅游新闻
专访台北故宫院长冯明珠:台北故宫票价仍然很低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4-23 10:15:06

  图片说明:台北故宫院长冯明珠陈太曦摄

  驱车前往台北故宫的路上,一出自强隧道右转至善路就见到这样的场面:十多辆大型游览车停在路边,数百名大陆游客鱼贯下车,目标就是对面的台北故宫。日前,台北故宫宣布普通票从160元(新台币,下同)涨到250元,优惠票从80元调涨到150元。这样的措施在岛内引发反弹,《环球时报》记者就此专访了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冯明珠。

  陆客占台北故宫访客的48%

  环球时报:请问台北故宫的门票是怎么确定价格的?

  冯明珠:按照规定,我们每3年检讨一次票价,但故宫(指台北故宫)自2008年7月2日调整票价后,已逾4年未再调整,加上我们从2011年开始,因应访客人数暴增延长开放时间,从原本的上午9时到下午5时延长至上午8时半到下午6时半,增加两小时,周五、周六更延长至晚上9时才闭馆。结果导致加班费、水电费、修缮维护费等各项营运成本大幅增加,从去年开始我们重新检讨票价。其实,我们的票价仍是比较低的,并未反映真正的成本。

  环球时报:去年陆客有多少人次来了台北故宫,在台北故宫的花费大约多少?

  冯明珠:去年到故宫的总数为4360815人次,其中大陆游客2124194人次,约占48%。另依每天营业额与参观人数换算,大概平均每人的花费在1000元。

 

  所有的门票调涨,老百姓没有不反弹的,但我们努力跟国际和台湾访客说明,我们调整的票价比起世界各大博物馆还是低的,因为投入的成本愈来愈高,不能不做调整,老百姓会慢慢地适应。

  环球时报:大陆游客去台湾必去台北故宫,请问台北故宫是否有一些改进措施,提高对大陆游客的接待能力?

  冯明珠:我们针对自由行的人推出定点导览服务,早上10时开始,有普通话、英文。也有语音导览设备,游客可自己去柜台租借。我们还针对团队管控人数,每个时段最多容纳2500人,出一团才进一团,服务时间拉长也是要消化越来越多的访客。

  环球时报:与台北故宫相比,您对北京故宫的门票价格怎么看?

  冯明珠:我觉得热门景点票价确实高,举例来说,巴黎卢浮宫平均400元一张门票,大英博物馆是免费,但有特展时票价很高。我觉得好的展览付一点钱欣赏是应该的,像我去北京故宫、西安兵马俑,不会吝啬那一点票价,一定会去的。

  环球时报:台北故宫的扩建工程完工后,接待能力能提升多少?展出的文物数量是否会增加?

  冯明珠:我们现在有个大故宫计划,展示面积增加2万坪(编者注:1坪约合3.3平方米),展览厅比现在增加3倍,像现在展览厅是2000坪,未来全部展览面积可达8000坪。展览空间扩大,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拥挤,要看个翠玉白菜得排队一个钟头。另外,台北故宫典藏量将近70万件,现在只能看到3000件左右,将来会增加展厅。

  对民间捐赠大多婉谢

  环球时报:台北故宫日前清点文物引起争议,请问台北故宫是怎样清点文物的?

  冯明珠:文物清点是一个很沉重的工作,经常性的清点是每季由院长抽查。我先抽账册(清册),抽到哪本账册,例如抽到玉器,从第几箱到第几号,就会有人制作表单;典藏单位拿到表单后,立刻去库房准备,接着我会带政风等一组人员抽查,每一季都做。我以前在图书文献处时经常遇到抽检情况,此外读者借阅某些文献档时,我们也要立刻去提件。

  环球时报:台北故宫有很多民间捐赠,请问民间捐赠文物需要哪些程序?

  冯明珠:民间捐赠的情况很踊跃,通常他们会先寄照片,我们检视后如果觉得不行会写信婉言谢绝,若可以再去目验,接着进行预审、初审、复审三关制,但故宫大部分都是婉谢。捐赠与购偿是一样的,都是采取三关制,例如有人想捐瓷器,会先由故宫瓷器科同仁研究要不要接受,如果决定要,会写预选单,之后举行初审,由海内外专家组(约5人)评审,只要有一人不同意,就否决;若通过再复审。很多民间捐赠的文物都颇有价值。

  因港人身份受质疑

  环球时报:您最初接任台北故宫院长时,是否曾因香港人身份受到一些质疑?

  冯明珠:他们质疑我出生在香港,是香港人,但我告诉他们,这没办法,父母把我生在香港了。我出生在1950年,小时候在香港长大,自然有了香港身份证,那时是英国殖民时代,我自然也拥有英国国籍。1970年我来台湾念书,到台湾的第一天就领了台湾身份证,而且我取得台湾身份证的时间比我在香港的时间还要久。在“宪法”上,香港人可以在台湾教书、担任公务员,并没有不行。但如果我今天拿的是美国身份证,依法律就不能担任。

  环球时报:最近台北故宫和北京故宫有什么合作展览的计划?

  冯明珠:我们的合作非常多,有图书交流、人员互访等等。我们也向北京借文物展出,从2009年雍正文物大展到《富春山居图》,再到今年10月的乾隆艺术品味。我们与北京合作很好,他们也充分理解目前两岸文物交流有些困境。▲

来源: 环球时报 作者: 记者陈太曦 编辑: 陈苹苹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