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衢州4月18日讯 (记者王飞巧郭爱凤)在70、80年代出生的人,印象里应该会有冻米糖的身影。这是过年时节的好糕点,父母们会在年前置办,作为正月里招待客人的糕点,小孩子想吃的时候,掰开一块,嘎嘣嘎嘣拿在手中啃着,是过年时甜蜜的味道。来自开化的手工冻米糖师傅齐金松就将这种甜蜜的味道一直传承着。
2012年7月,源莊冻米糖被收录至“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艺保护名录”,齐金松也成为该项目的传承人。
百年传承技艺入校园
从记事起,冻米糖的香味就围绕在齐金松的鼻尖,现在他的办公室也在蛋糕房旁边,随时都能闻到糕点的阵阵香味。而这股香味在100多年前就已经在这片区域飘荡,清宣统二年(1910年),齐烈门娶詹氏女为妻,齐、詹两家开始合作生产冻米糖,开办“源莊糕饼坊”。齐烈门做糕点讲究质量,不满足于自己的祖传糕点制作工艺,虚心学习民间流传的糕点制作诀窍,经过几番努力,终于形成自己的特色。源莊冻米糖外形美观,口感香甜酥脆,名声传播于省内外。冻米糖也变成了齐家的家传手艺,经过一代代人的努力,成为浙江的有名小吃。
经过百年传承的源莊冻米糖,在2012年被收录于“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艺保护名录”,齐金松感到非常开心,但也感觉责任重大。如何去传播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齐金松说他会努力去做,现在他每周都会去学校开设的“糕点制作”课程中授课,让“非遗进校园”。齐金松说希望这一辈的孩子能熟悉祖辈留下来的好东西,将这种手艺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踏实本分做绿色产品
“嘴歪的和尚念不出好经,心歪的经营者做不出好的食品。”齐金松说,心正选好原材料,做出的食品大家喜欢品尝也放心购买。
冻米糖的制作工艺中,需要先制作饴糖、对糖、煎糖稀,把糯米蒸熟后放在露天晒、冻,然后下锅炒,使之膨化成为米花,然后把糖和米花等拌匀趁热放置在的木架上,木滚筒滚平,花条切块做成成品储藏。
其中一共有20几道工序,而齐金松在制作中从不加任何的防腐剂、色素等化学物质,材料原汁原味,选用的糯米、玉米、番薯、南瓜、紫米、高粱、紫薯等原材料也都是安全无公害的。他一直强调,产品的口感好坏最根本的取决于原料好坏,原料好,手艺到位,产品才美味。
技艺创新看重推广
齐金松不仅对制作的原材料要求高,对自己的要求也很高,他不满足于冻米糖的现状,积极改进口感,每当试验出新产品新口味时,他很喜欢让亲朋好友来品尝、比较、点评,发现不足再改进。
目前源莊冻米糖品种主要有山茶油冻米糖、龙顶冻米糖、木糖醇冻米糖、原味冻米糖等,齐金松介绍说接下去他还会继续研究制作更多口味,如核桃冻米糖、水果冻米糖等,满足更多人的需要,把“甜而不腻,酥而不硬,落口消融,无渣无屑”的冻米糖带给更多的人。
在他办公室的角落里还堆满来自全国各地的糕点礼盒、宣传册,这些都是他去参加产品博览会带回来。他说要学习别人产品的优点,从而更好的发展自己的产品。同时齐金松也积极参加农博会、浙博会等这类食品展会,在这些平台上展示自己的产品,推广传统糕点。今年,他还计划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在网上推广销售产品,让五湖四海的人都能够品尝到冻米糖。
每款糕点都有自己的故事
冻米糖
传说五代时,吴越国镇东节度使詹尧臣奉命守护钱王祖墓,百姓将当地最珍贵的糯米饭献给将士作口粮。因天寒地冻,糯米饭被冻成晶体,无奈之下只得下锅再炒,而詹尧臣所带的将士多为苏杭一带人,喜爱甜食,便将炒过变成爆米花的糯米饭就甘蔗糖吃,这就是最原始的冻米糖。慢慢地,这种用糯米和薯糖做成的糕点就在吴越民间流传开了,经过不知道多少代的改进,就形成了现在的冻米糖。
解元酥
以前有位云岭秀才进京赶考时,贪恋云岭的风光而耽误了行程。天色已晚,又冷又饿时,在山间的一户农家闻到一阵酥香味,见到一对夫妻正在制作糕点。他们非常好客,想让秀才多吃点,故意说:吃下50个,就能高中状元。秀才肚子饿,糕点又香,就一连吃了四十九个半,还有半个不知道怎么就是咽不下去,就打包放在包中。他后来到了京城后果然高中解元,而殿试中却因一字之差未中状元。此时想起来还有半个糕点未吃,打开包袱后却见糕点已经碎了,不禁唏嘘,这个糕点就命名为解元酥了。
源莊糕饼坊除了上述两种糕点,还有朱游酥、龙顶酥、芝麻糖、玉米糖、薯丝糖等传统糕点,里面也充满着糕点的有趣故事。在享受美味糕点的时候,想起这些趣闻故事,是不是更加有口感呢?
一个有故事的糕饼坊,不仅向人们诉说着各式各样的糕点故事,而且保存着传承百年的老手艺。作为非遗文化传承人的齐金松,将会一步步踏着祖辈的足迹,好好经营这家有百年工艺的老字号糕饼店,还肩负着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艺的责任,让老祖宗传承下来的糕点在将来继续焕发新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