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财经频道 > 银行动态
香港多家银行争抢人民币 定期存款业务加息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4-18 14:17:41

  近日,香港多家银行上调人民币定存利息吸引存款,显示海外市场对人民币的需求重又上升。其间因素不少,特别是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扩容,但究其根本,境外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稳步回温抱有信心,是人民币及其离岸金融产品广被看好的根本原因。

  供需出了小问题

  经历过第一季度的波澜不惊,4月伊始,香港银行人民币定期存款业务开始加息,竞相吸引人民币存款。

  中银香港宣布,4月2日起至4月30日,在该行存入2万元人民币,3个月和6个月可分别享受2.3%和2.4%的年利率。中银香港“打头阵”之后,恒生、渣打等银行陆续跟进,调高人民币定存利率。业内人士指出,领先加息的银行在香港市场具有指标意义,可能带动其他银行,香港银行业可能迎来今年第一波加息潮。

  去年底至今年初,因为人民币流动性充裕,香港银行业一度下调人民币定存利率。今年1月,汇丰银行对1万至50万元以及50万元以上定存账户,只分别给出0.55%和0.60%的低利率。

  招商证券宏观经济高级分析师谢亚轩对本报记者表示,此次各银行升息,表明香港的人民币供需出了小问题。

  谢亚轩表示,除RQFII扩容的影响,人民币对美元近期不断冲高、人寿险等以人民币计价的投资产品更加多元化,甚至银行为年中结算做准备等,都是人民币境外需求上升的因素;与此同时,香港的人民币资金池增长速度放缓,人民币供需不能平衡,导致银行业纷纷加息揽资。

  他同时强调,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回稳并稳步发展,通胀率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的信心,才是人民币及其离岸金融产品愿意被持有,并且获得发展空间的根本原因。

  多地市场一较短长

  正是长期看好中国经济,无论离岸人民币利率如何波动,流动性是否趋紧,人民币和人民币离岸产品长期向好,“有钱赚”,都成为不少研究机构的共识。香港以外的多个国家和地区更是摩拳擦掌,欲在人民币离岸业务上一较短长。

  今年2月8日,中国工商银行被授权担任新加坡人民币业务清算行。新加坡建设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努力获得重要进展。东南亚和中国日趋频密的贸易往来,东盟国家对人民币的融资需求,都是新加坡发展人民币业务得天独厚的优势。

  凭借两岸之间巨大的贸易量,台湾的人民币业务发展大有后来居上的势头。3月27日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公布的最新“人民币追踪”报告显示,台湾在过去6个月的人民币支付额增加120%,超越美国和澳大利亚,一跃成为全球第五大人民币离岸中心。另据渣打银行预计,到今年底,台湾有望蓄积1000亿元至1500亿元的人民币资金池,相当于台湾本地存款总额的2%。

  与此同时,欧洲国家也在为人民币业务积极布局。伦敦正利用与香港的渊源,积极开拓离岸人民币业务,意在覆盖整个欧洲市场;法国等欧洲大陆国家也有培育人民币离岸市场的期待。另外,中国和澳大利亚已达成货币直接兑换协议,4月10日启动人民币和澳元直接兑换交易,外界揣测,悉尼已暗藏着成为下一个人民币离岸市场的企图心。

  香港应当更加进取

  人民币离岸市场这么一块大蛋糕,不可能由某个地区或是金融中心“独享”,即便香港也不可能。各离岸市场竞争,将刺激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开发,推动人民币不仅成为结算货币,也成为投资、甚至储备货币。对香港自身而言,存在多个人民币离岸市场,人民币海外资金池分散,也能避免过多人民币集中而产生资产泡沫或通胀压力。

  这些香港很清楚。香港特区财经事务和库务局局长陈家强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其他地方做人民币产品,香港是欢迎的,“因为香港还是境外人民币存款最多和流动性更大的地方,他们总归要跟香港合作”。

  谢亚轩也指出,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起跑多年,拥有其他地区不可比拟的“先发优势”。但是他也提醒,现在其他竞争者都已进入跑道,香港金融业应该更加进取,更加重视客户,推出适合客户的人民币产品。在面对新加坡和伦敦这些强手竞争时,香港才不会陷入“吃老本”的状况。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 编辑: 刘彩娟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