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浙江新闻
坚守中能否转型? 定海公用电话亭使用状况调查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4-17 10:16:06

  随着手机的普及和资费的下降,公用电话已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你还在使用公用电话吗?你认为公用电话还有继续存在的必要吗?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近日对定海主城区公用电话的使用现状进行了调查。

   【现状】公用电话罕有人用

  据了解,舟山市的公用电话主要分为有人值守和无人值守两类。前一种主要分布在市民便利店内,使用者向商家付现金即可;另一种为IC卡电话亭,分布在城市主要街道。

  记者沿人民南路、环城南路、昌国路一带步行,定点观察IC卡公用电话亭的使用情况。在一个上午的时间里,记者没有看到一位市民拿起公用电话。

  当记者在环城西路上的一个IC卡公用电话亭里拿起公用电话时,更有路人投来奇怪的目光。“没有人在用这个电话亭,大家都用手机啦!”边上的一家电动车大卖场的店员说,这个公用电话亭已经很久没有看到有人使用了,去年倒是有一个外地人用过几次。

  记者又随机采访了几家设有公用电话的便利店商家,发现此类公用电话也少有人问津。昌国路上的李老板说,“一天有一两个人来打电话的话,已经算是比较多的了。一般都是有急事忘带手机了才用公用电话。”另一家位于解放西路的便利店的公用电话使用情况稍好,但一天最多也只有七八个电话。“本地人打得多一点,特别是有些人打电话到台湾,因为这里的话费比家里电话便宜多了。如果是一般的电话,大家都用手机打,也不差那几毛钱了。”店家叶老板这样告诉记者。

  在记者街头随机采访的11位市民中,仅有1位年过60的大妈还在使用公用电话,她说,“有时候,手机忘带出门了,还是得用公用电话打电话回家。 ”

   【看法】不能退出历史舞台

  在使用率甚少的情况下,公用电话会不会退出历史舞台呢?

  “现在手机打电话很便宜了,家里的电话都不怎么用了,更别提公用电话了。”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手机使用方便又快捷,公用电话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但也有市民表示,公用电话在紧急关头还是不可缺少的。市民陈小姐认为,遇到紧急事情,手机刚好没电,或者手机欠费停机,公用电话就是救命稻草了。

  接受采访的几位便利店老板都表示,虽然很少有人使用了,但他们的便利店还是会装着公用电话,“市民打公用电话一般都是着急的事,没有了的话,就不好办了”。

  虽然公用电话使用率低,但毕竟还是有一部分人群会使用。“不能认为你用不着,就等于别人也用不着。只要有人使用公用电话,它就应该存在。这是国企对社会公益的直接体现。”定海电信公司销售部朱经理如是说。

  “公用电话亭不会拆,也不会退出市场! ”市电信公司公众客户部的王先生斩钉截铁地告诉记者,“关键时刻,没有公用电话还真不行。”因为,公用电话亭可以免费拨打110、120、119等应急电话,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又无法使用手机,公用电话很可能挽救市民的生命财产。如果在事发现场附近没有公用电话亭,后果将不堪设想。

  据介绍,定海城区主要街道共有200多个IC卡电话亭,舟山电信公司会定期对公用电话亭进行检查、维修和清理,以尽量保证每个公用电话亭的可使用性。

   【未来】寻求公用电话亭的多功能化

  记者从市电信公司了解到,目前舟山市无人值守公用电话亭(IC卡电话亭)每机每日的营业额不到10元,有的甚至为零。而每年投入在公用电话亭的一系列维修费用和人工费用高达50多万元。因此,IC卡电话亭一方面兼顾普遍服务社会的公益性质;一方面也让运营商面临着巨大资源的浪费和高额的维系费用。为此,市电信公司正在探索公用电话的长远生存之道,以期实现电话亭的多种功用。

  “未来,可在公用电话亭设置WIFI热点,安装电子旅游地图,推广智慧舟山,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便利。”市电信公司的王先生对多功能化的公用电话亭充满了憧憬,“在国外发达国家和国内部分大城市,公用电话亭已经实现了多功能化。 ”

  据了解,国内外一些城市的公用电话亭又重新焕发了生机,走上了新型化的发展道路。在英国,市民可“领养”公用电话亭;在澳大利亚,将ATM自动取款机植入电话亭内;在上海,公用电话亭集无线热点、信息查询和缴费于一身;在淮安,听15秒广告可免费拨打3分钟市内电话。

来源: 舟山网 作者: 编辑: 陈苹苹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