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汽车频道 > 汽车新闻
斯巴鲁为森林生态保护项目捐赠31辆森林人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4-15 09:01:45

  新浪汽车讯4月12日,在北京国家林业局隆重举行的车辆捐赠仪式上,斯巴鲁汽车(中国)有限公司向国家林业局下属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交付了为“斯巴鲁森林生态保护项目”所捐赠的31辆Forester森林人,同时为“2012年斯巴鲁生态保护奖”获奖代表颁发了奖牌和奖金。有包括国家及地方林业局领导、各媒体人士、斯巴鲁生态保护奖获奖代表在内的近百名嘉宾参与了本次活动,表达了对斯巴鲁这一意义深远的环保行动的支持。

斯巴鲁向国家林业局下属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捐赠的31辆Forester森林人

  斯巴鲁森林生态保护项目是斯巴鲁汽车在去年年底启动的一个大规模公益环保项目,该项目主要针对中国自然生态和森林保护,其内容包括:继续出资用于“斯巴鲁生态保护基金”的运作,并冠名捐助五个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站;在全国31个自然保护区内冠名认养生态保护林,并向这些保护区捐赠资金和31辆Forester森林人。目前,这一以自然生态和森林保护为主要方向的环保项目正在稳步推进当中,31个自然保护区已经选定。斯巴鲁为这一大型环保项目所捐赠的Forester森林人车型,具有强劲动力和出色操控性能,能够适应多种路况,将有效帮助自然保护区内的工作人员更好地完成森林保护工作。

出席会议领导嘉宾合影

  在本次捐赠仪式上,国家林业局下属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会长赵学敏先生在发言中对斯巴鲁为中国环保事业所做出的贡献给予了极大肯定。而斯巴鲁汽车(中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桥博昭先生在捐赠车辆交接仪式之后表示,斯巴鲁作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公民,将继续对中国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加以关心和支持。

捐赠的斯巴鲁森林人

  作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汽车生产厂商,斯巴鲁在致力于生产高性能汽车产品的同时一直积极支持中国的环保事业。自2008年与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联合设立“斯巴鲁生态保护基金”以来,到2012年底已先后投入资金440余万元。通过对这一基金的有效运作和每年进行的“斯巴鲁生态保护奖”评选,已经有218名环保先进个人和28个环保先进团体得到了表彰和奖励。同时,斯巴鲁在近几年中还连续组织了多次总行程达25,000余公里的“生态环保之旅”活动,使众多斯巴鲁车主及媒体人员有机会探访和慰问各地自然保护区,从而为中国的自然环境保护工作及环保理念宣传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斯巴鲁在继续出资进行“斯巴鲁生态保护基金”的基础上,还启动并积极推进了森林生态保护项目,再次以切实有效的行动对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做出了贡献。相信在这一生态保护行动的直接推动下,中国的森林资源将得到相应的保护,而更多具有生态环保意识的斯巴鲁车主的加入也将为中国环保事业带来新生力量。

  斯巴鲁汽车(中国)有限公司生态环保活动大事记:

  2008年9月斯巴鲁汽车(中国)有限公司与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联合设立“斯巴鲁生态保护基金”。

  2008年9月斯巴鲁环保活动——陕西省佛坪、洋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

  2008年12月“2008斯巴鲁生态保护奖”评选——“感动2008-斯巴鲁之夜”大型晚会。

  2009年6月斯巴鲁环保活动——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

  2009年8月斯巴鲁环保活动——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

  2009年8月斯巴鲁再度捐资“斯巴鲁生态保护基金”。

  2009年12月“2009斯巴鲁生态保护奖”颁奖典礼。

  2010年4月斯巴鲁第三次捐资“斯巴鲁生态保护基金”。

  2010年6月斯巴鲁环保活动——探访吉林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10年8月斯巴鲁环保活动——探访新疆卡拉麦里野马自然保护区。

  2011年1月“2010年斯巴鲁生态保护奖”颁奖典礼。

  2011年5月斯巴鲁环保活动——探访四川省碧峰峡大熊猫基地和蜂桶寨自然保护区。

  2011年12月

  “2011年斯巴鲁生态保护奖”颁奖典礼。

  2012年6月“2012斯巴鲁生态保护基金发布会”举行,斯巴鲁再次捐资“斯巴鲁生态保护基金”。

  2012年6月斯巴鲁环保活动——探访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12年12月“斯巴鲁森林生态保护项目”正式启动。

来源: 新浪汽车 作者: 编辑: 巫婧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