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医疗健康 > 要健康天天看
什么是干眼症?春季如何预防干眼症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4-12 14:18:57

  眼睛是我们的心灵之窗,然而关于眼睛的疾病也有很多。干眼症就是其中之一。

  什么是干眼症

  人类的泪液而引起眼膜异常或眼球表面损坏,导致的眼科疾病肠胃干眼症。引发干眼病的因素相当多,包括:中年之后,泪液分泌减少;眼睛病症如角膜退化、眼睑炎、沙眼等;各种病症如类风湿关节炎、米库利兹综合征(淋巴细胞性泪腺及涎腺慢性肿大)、多发性关节炎、红斑狼疮、斯耶格伦综合征(多发生在中年或老年妇女,也称口眼干燥关节炎综合征)、甲状腺失调、糖尿病、皮肤病等;停经引起的激素失调;中风后造成的神经性麻痹;因某种药物引起,如避孕丸、安眠药、镇静剂、咳嗽药、胃药等;营养不良;环境污染影响,如酷热、干风、冷气等,如灰尘、烟雾等;长时间对着电脑屏幕工作;长期使用某种眼药水,如含防腐剂的抗菌素眼药水等诸多因素。

  生活中要预防干眼症,怎么办呢?

  如何预防干眼症

  电脑显示器的摆放可低于视线水平高度;尽量消除屏幕反射;打字时选用较大的字号;感觉眼睛干涩时,用手巾湿敷眼部;眼睛疲劳时,应有意识地增加眨眼次数,让两眼放松或者闭目休息;注意用眼习惯,定时休息,每隔1小时就要休息5-10分钟,并尽量让眼睛远眺放松;人在看近物时眼睛是向内、向下看的,所以在休息时,尽量让眼睛向左上方和右上方看;另外在休息时,也要活动颈部和肩部肌肉,因为颈部肌肉僵直会影响视力;也可以使用一些使眼睛湿润光滑的眼药水;调整饮食结构,多补充维生素A、D,多吃胡萝卜、水果、海产品。

  在治疗干眼症时,日常的护理措施也是很重要的哦。

  治疗干眼症的生活习惯

  1、不可过度用眼,或熬夜。

  2、百合、银耳、莲子、黄瓜、西红柿、山药、苦瓜、白果、豆豉、丝瓜、芹菜、藕、甲鱼等。水果以西瓜,梨,柚子、荸荠等甘寒之品为宜。生活中要多吃以上这些甘凉滋润,多吃滋阴清热生津的食物。

  3、辛辣,香燥、温热之品,如酒、茶、咖啡、各类油炸食物。羊肉。狗肉、鹿肉,以及姜、葱、蒜、辣椒、胡椒、花椒、茴香等。应要忌食这些辛辣火热的饮料和食物,以防助燥伤津,加重病情。

  4、杜绝吸烟。

  那么,在多风的春季要如何为眼睛保湿呢?

  春季眼睛如何保湿

  1、电脑工作者应要避免使用银杏眼睛。如果需要佩戴隐形眼镜,以年抛型的隐形眼镜为例,含水量在38%到42%之间算含水量适中,适合大多数人在秋季使用。佩戴隐形眼镜者需要到正规专科医院进行泪液分泌等测试,以确定适合佩戴的镜片类型,在秋季尽量考虑佩戴中等厚度的镜片。

  2、虽然药店出售的保湿眼药水可以短期内为眼睛保湿,但不能频繁使用,一天最多不能超过6次。严重患者需每半到一个小时补充一次,普通患者只需每两小时补充一次。医生还表示,不少患者常常“自我治疗”,使用抗生素、抗病毒眼药代替人工泪液,这种做法是不恰当的,反而可能加重干眼症状。

  3、以手掌熨目,每天晨起或睡前,取坐或立式,闭目,同时双手掌相互快速摩擦揉搓,约半分钟便会感到发热发烫,随即迅速将双手掌按抚于双眼上。待热感不明显时,再如法重复一次,每日如此循环14次。此法有通经活络,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

  4、选空气清新处,或坐或立,全身放松,二目平视前方,徐徐将气吸足,眼睛随之睁大,稍停片刻,然后将气徐徐呼出,眼睛也随之慢慢微闭,连续做9次。

  5、五爪龙10g、石斛15g、谷精子10g、木贼10g、女贞子15g、金蝉花5g、蕤仁肉10g、菊花10g、夏枯草10g、生地黄15。可在医生指导下加减药物。中药煎煮好后,可以利用药的热气熏蒸眼部。对干眼症也不能望文生义而一味用滋阴的药物治疗,有干眼症并伴月经不调,也许需要用疏肝解郁的中药。

  6、用手指从头发前面开始往后缕。然后再从左到右缕。这样可以让头皮感觉有点热,主要是刺激头部的血液循环,疏通经络,这也是缓解疲劳的。而因为眼睛和头部的经络都是相通的,所以这个对眼部保健也很重要。

  7、在日常饮食中应吃多对眼睛要好处的食物,维生素A或是胡萝卜素的摄取,可以预防眼睛干涩不适,也可以避免夜盲症及干眼症,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包括动物肝脏、蛋黄、牛奶及奶制品、黄绿色的蔬菜瓜果,如花椰菜、番瓜、红萝卜、芒果等。

 

来源: 家庭医生在线整合 作者: 编辑: 巫婧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