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自从进入NBA以来,姚明一直是中国人在美国的一张“名片”。记得2011年年初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对美国开展国事访问时,曾有一家美国公共电视台做街头采访,询问美国人最熟知的中国人名字,“姚明”与“毛泽东”“成龙”一起,成为被选择最多的3个答案。 遥想2003年,姚明在NBA赛场的首秀只有0分、2个篮板入账。由于在打球时表现出无私、谦让等中国传统道德风范,姚明显得与崇尚个人英雄主义的NBA格格不入,也因此被很多美国球迷认为在赛场上过于彬彬有礼、缺乏领袖气质。然而,在度过了初期的不适应后,姚明逐渐开始融入NBA。 姚明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谈到了自己的中国梦。他说,中华文化在自己初入NBA时帮助很大。因为要想在赛场上得到尊重,就要通过自身努力,把自己变得更强,而中国人并不缺乏这种意识。正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所表达的那样,中华文化鼓励人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自我完善,最终实现内在的超越。姚明通过刻苦的训练,球技不断提升,很快就用自己的实力以及中国人特有的智慧和幽默征服了美国球迷。与此同时,他在球场外还积极投身于公益慈善事业,无论是汶川地震灾区,还是卡特里娜飓风过后,都有姚明的身影,他在中美两国传播着中国人的道德价值。回看姚明这10年来的经历,可以说正是一个在美国激情绽放的中国梦。经由他精彩的人生,我们也了解到一个走出去的中国梦是如何在美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 当中国成为经济总量占世界第二位的大国,中国梦的提出可谓恰逢其时。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当今以国家名字命名的梦想,叫得比较响的好像只有老牌的美国梦和新兴的中国梦。前不久,日本驻美国大使佐佐江贤一郎在一次演说中对中国梦提出质疑,并声称担忧所谓“中国军力增长”状况。在美国民众中,也有人因认为中国梦包含国家意志而感到不放心。这些现象给我们提了个醒:如何将中国梦传播到海外,得到民众的普遍认可,并避免在此过程中其被曲解为美国梦的对抗性概念值得思考。 不难发现,中国梦与美国梦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美国梦的提法始于太平洋铁路修建之时。在南北战争结束之后,美国开始修建横贯东西的太平洋铁路。作为经营策略,承担建设任务的太平洋铁路公司采取出售沿路土地的方式筹集资金。在欧洲的广告中,美国梦成为主打口号。“梦想来到新大陆并有自己的土地吗?到美国来!”据说,当时这条标语在欧洲主要城市随处可见。随着大量欧洲移民前来逐梦,美国只用了50年就完成了中西部开发,随之跃升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而在中国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个人和国家的梦想是分不开的。只有我们的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更好,这是已被历史反复证明了的。所以,中国梦的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现如今,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上各个国家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多元化的语境中,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接纳、相互融合有赖于各自对文化的正确理解,在对外传播自身价值理念的过程中应注意避免语义偏移。 记者认为,在对外传播中国梦的过程中,如果始终带有很强的官方色彩,容易被人误读,或被别有用心的人给这一概念蒙上排他性色彩。对外传播中国梦,不妨少些官方声音,多点人生向往。以多数生活在美国的中国移民为例,他们到美国追逐自己的梦想,虽然未必能像姚明那样成功和产生巨大影响,但都在自己的领域或多或少、代代接力地实现着自己的梦想。中国梦存在于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奋斗之中,他们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中国梦的一块基石。而一个关注个体梦想,使全体国民共享人生出彩机会的国家,亦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无论如何,“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习近平主席这句话的适用性是没有国界的。